剛落地紐約那會兒,為了省錢天天研究信用卡回饋,結果發現Uber聯名卡簡直是都市游牧族的隱藏寶藏。這張金屬卡片的重量感,第一次拿在手裡就覺得值回票價——特別是當你發現它連$50美金的金屬卡製卡費都能用點數全額抵掉的時候。
開卡禮是實打實的硬通貨。刷滿$500美金三個月內,直接送你$100美金現金回饋存入帳戶。但老司機都懂,真正肥美的是長期持有的日常操作:全球餐廳消費4%回饋,Uber訂單5%點數返現,加油站和超市3%起跳。記得去年在東京吃壽司之神的奧運特別菜單,刷了12萬日圓,回饋的$480美金剛好Cover回程機場接送。
最殺的其實是隱藏功能——境外消費0手續費。上個月在曼谷街邊攤買芒果糯米飯,攤主皺眉說只收現金,我亮出Uber卡指著刷卡機上的Visa標誌,對方半信半疑讓我試。結帳85泰銖即時扣款,帳單顯示$2.43美金,重點是沒被收3%海外交易費。後來查帳才驚覺,這張卡在東南亞小額支付的匯率,竟比機場換匯亭還漂亮0.7%。
很多人忽略的保險權益才是王炸。用這卡付全額機票,自動觸發$1,000美金行李延誤險。有次從米蘭飛回遇上轉機失接,行李在法蘭克福流浪三天,領到理賠金當晚就去買了換洗衣物,還順便吃了頓米其林推薦餐廳。更別說租車自帶的碰撞險,在冰島租露營車時省下每天$35美金的保險加購費。
年費$0卻有$600美金的手機保險額度?這招我玩得最溜。去年iPhone摔裂螢幕,先拿Uber卡付$199美金蘋果維修費,上傳收據三天後理賠直接入帳。關鍵細節:只要月繳手機費時用此卡扣款過一次,當月所有手機損壞都適用,不必整年綁定。
真正的高手玩法在疊加優惠。Uber VIP等級搭配信用卡的5%返現,叫Black車型常比普通Lyft還便宜。情人節那晚叫尊榮車型從西好萊塢到聖塔莫尼卡,原價$68美金,信用卡返$3.4點數+VIP乘車金$15+當月乘車挑戰獎勵$10,實付不到$40。下車時司機笑著說:「你這單我實際收到$53,平台貼錢讓你坐車呢。」
要說秘技,最關鍵是掌握返現週期。這卡的現金回饋不是按月結算,而是每累積$5美金自動存入Uber Cash錢包。我固定在每週二深夜叫外賣,因為當天返現剛好到帳,疊加App裡的「週二美食日」滿$15減$3優惠,常出現$12美金吃米其林外賣的神操作。
當然也有痛點。信用額度給得保守,當初年薪$14萬美金才拿到$8,500額度。後來發現秘訣:每三個月主動傳訊息給客服,附上近期薪資單要求複審,兩次操作後額度翻到$20,000。現在連公司採購咖啡豆都刷這張,月收$400美金回饋金當部門零食基金。
在芝加哥加油站刷這張卡老是觸發風控鎖卡,有解嗎?
學生黨信用紀錄九個月能過嗎?還是必須等滿一年?
求問返現存入Uber Cash後怎麼轉成現金?看到有人能提領
比較過來說Costco聯名卡4%加油回饋更划算吧?
在台灣夜市刷卡成功+1 但要注意有些機台只收Masterc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