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喺惠康超市買嘢,收銀員問我:「先生,有冇join yuu會員呀?而家加入有即時折扣同儲分換禮品。」我心諗,作為一個搞咗十幾年金融嘅人,成日幫客分析投資回報,呢啲忠誠計劃梗係要試下。即刻掃碼註冊,唔使兩分鐘,買單就平咗十蚊,仲開始儲分。諗返起,以前成日忽略呢啲小優惠,但其實積少成多,背後嘅經濟學好值得深究。
yuu獎賞計劃由牛奶公司集團推出,覆蓋惠康、萬寧、7-11等大品牌,加入會員完全免費,只要用手機app登記就得。每次購物掃會員碼,每消費$1就儲1分,積分可以換現金券、產品折扣,甚至旅行禮遇。表面睇好似小恩小惠,但從金融角度,呢個係典型嘅「行為忠誠系統」——公司用心理戰術鎖定顧客,消費者就賺到隱形回報。我計過條數:假設你每月使$2000買日用品,一年儲到24000分,換成$240現金券,回報率有12%,高過好多銀行存款。但關鍵係,唔好俾啲「限時優惠」沖昏頭腦,試過見「雙倍積分日」就狂掃貨,結果買咗堆唔等使嘅嘢,蝕咗機會成本。
深入啲講,yuu計劃背後反映咗現代消費經濟嘅弔詭。公司設計積分系統時,會用「錨定效應」——例如設定高兌換門檻(如5000分先換到$50),等你覺得儲分好易,但實際通脹下,分數價值會貶值。研究顯示,全球忠誠計劃平均流失率達20%,因為消費者醒覺後會跳槽。我建議大家下載個積分追蹤app,定期計實際回報率。同其他計劃比,yuu嘅優勢係網絡廣,兌換靈活,唔似信用卡積分咁多限制。不過,要避開陷阱:唔好為儲分而過度消費,否則慳到嘅錢都補唔返衝動使費。
點樣玩得精明?我嘅經驗係,鎖定必需品清單,專攻高回報類別——萬寧藥妝同惠康生鮮常推「加碼積分」,回報率隨時衝上15%。仲有,app入面嘅遊戲同任務(如簽到賺分),每日花五分鐘就拎到額外著數。記住,金融智慧唔係賺大錢,而係將小優惠轉化成習慣。試咗幾個月,我慳咗近千蚊,仲學識點樣用行為經濟學管理日常開支。如果你都係精打細算派,快啲行動,但保持理性,別讓優惠牽著鼻子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