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私訊問我關於中信銀行利息的事,我回想自己剛開始理財時,也是一頭霧水。那時候存了筆錢在活期戶頭,過了半年才發現利息少得可憐,簡直像被蚊子叮了一口。後來慢慢摸索,才懂怎麼查詢和計算,今天就來聊聊我的經驗,希望能幫大家避開坑。
先說查詢方法吧。中信銀行的管道挺多元的,我最常用手機APP,因為隨時能搞定。打開APP登入後,點進「帳戶總覽」,選定你的存款或貸款帳戶,往下滑就能看到「利息明細」的選項。點進去後,系統會顯示當月或累計的利息金額,還有明細表可以下載PDF。記得第一次用時,我以為要等銀行寄對帳單,結果APP五分鐘就搞定,省了不少時間。如果習慣跑分行,直接到櫃檯說要查利息,行員會幫你印出報告,但建議避開尖峰時段,免得排隊排到煩。電話客服也行,打過去報身分證號碼,他們會口頭告訴你數字,不過我試過一次,感覺沒APP直觀。
接下來是計算技巧,這部分別小看,懂一點就能多賺點錢。基本公式是本金乘利率再乘時間,但利率要看清楚是年利率還是月利率。舉個實例,假設你存了10萬台幣定存一年,年利率1.5%,簡單算就是100,000 × 0.015 × 1 = 1,500元利息。但現實中,銀行常玩花樣,比如複利計算。如果選複利產品,利息會滾入本金再算,時間拉長差很多。比方說同樣10萬存三年複利,年利率1.5%,第一年利息1,500元,第二年本金變成101,500元,利息就升到1,522.5元,三年下來總利息超過4,600元,比單利多出近300元。這點我親身驗證過,選產品時優先挑複利選項。
深度一點的思考,利息計算不只數字遊戲,還牽涉通膨和機會成本。現在通膨率約2%,如果你的存款利率低於這個數字,錢其實在貶值。我建議大家查詢利息時,順便用銀行提供的試算工具,輸入本金和期限,就能預測未來收益。中信APP裡有內建計算機,點「理財工具」就能玩。另外,注意隱藏費用,比如某些貸款產品宣稱低利率,但加上手續費後,實際成本可能翻倍。我之前比較過幾家銀行的房貸,中信的透明性算不錯,但還是得自己動手算,別光看廣告。
最後的心得,理財不是賭博,是細水長流的功夫。每次查完利息,我都習慣記在小本子上,對比市場波動。學會這些方法後,我的被動收入慢慢增加,去年光存款利息就多賺了兩萬多。大家不妨從今天開始試試,親手計算一次,會發現數字背後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