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轉工最頭痛嘅,除咗適應新環境,就係要重新搞出糧戶口。最近陪幾個Fresh Grad同轉工嘅朋友研究中銀出糧戶口,先發現原來𠵱家啲優惠玩法咁多花款,唔做足功課真係分分鐘走寶。等我整理晒啲隱藏細節同伏位,等大家唔使喺銀行條款度遊花園。
行入中銀分行,個個Sales都話自己個Plan最著數,但拎住啲宣傳單張對比,先發現關鍵喺「持續優惠」同「短期甜頭」嘅角力。好似佢哋主推嘅「智盈出糧組合」,標榜$2,800現金獎賞好吸引?且慢,要拆解三關:首兩個月出糧總和夠$40,000先拎$800;再連續三個月保持呢個數先多$1,000;最後放多五萬定期半年先攞到尾數$1,000。計過條數,如果份工月入兩萬頭,根本踩唔中第二關。
更吊詭嘅係利率玩法。宣傳寫住「特惠儲蓄利率高達5%」,但用螢光筆劃開細則,先見到「首$10萬享分層利率」呢行蚊型字。實測過:放$50萬落戶口,頭十萬有4.8%係真,但後面四十萬得返0.01%,計落實際年利率得1%左右,仲要綁死資金唔郁得。反而「自在理財」戶口嘅1.5%全額活期利率更老實,雖然數字冇咁靚,但勝在透明。
講到跨境需要嘅朋友要特別醒水。幫個做中港貿易嘅客仔研究,發現中銀「商務出糧戶口」嘅隱藏技能:每月頭兩次內地中銀ATM提款免手續費呢點好實際,但佢冇講清楚每日限額壓到得$8,000港幣。有次客人趕住上東莞廠出糧俾工人,要分四日先攞得晒現金,蝕晒匯率差價。後來發現用「中銀跨境GO」App做電匯,食正綠色通道匯率,反而慳到成截。
最抵死係信用卡綁定陷阱。開戶時Sales猛sell我申請埋「中銀i-card」,話出糧戶口自動轉帳有5%回贈。心郁郁簽咗$8,000買新手機,月尾睇月結單先發現回贈計法原來要扣減基本0.4%後,淨額再乘5%,實際回贈得$23蚊!仲衰過用TapGo。反而靜雞雞用「BoC Pay」掃街市買餸,儲到嘅電子印花換超市券更划算。
行內人先識嘅貼士:每年三、六月銀行衝業績期,分行經理手上有批「神秘加碼額度」。上個月幫個客趕尾班車,傾到額外$800超市券,關鍵係要帶齊入職證明正本,仲要扮趕時間話「隔離恆生都等緊我簽」。不過要避開月尾最後幾日,Sales達標後隨時耍手擰頭。
睇完呢堆血淚經驗,記住優惠唔係鬥大數字,而係睇自己盤數咬唔咬到肉。下次開戶前,拎定計數機篤清楚三件事:實際資金流動能力、隱藏成本同個人使用習慣,好過盲目追數。銀行嘅著數永遠係精算師計過度過㗎!
中銀個5%利率原來玩分層!想問如果得15萬流動資金,係咪放去ZA Bank個全單2.6%仲實際?
上個月開戶拎到$2800獎賞,但發現要綁三年免佣先免到$200年費,大家計過條數抵嗎?
跨境出糧部分超實用!但想問大陸提款免手續費係咪只限中銀ATM?試過喺建行撳錢收咗我$40蚊手續費
有冇人試過出糧戶口配埋佢哋個外幣定期?見澳元有4.8%心郁郁,但驚鎖死資金
Sales叫我開戶時順便買埋份危疾保話有回贈,其實係咪伏?睇完成份覺得供款額高過市面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