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整理保單時,突然想起上個月幫客戶處理的理賠案例。那位在中環工作的會計師,確診早期癌症時手頭剛押注股票,中銀人壽那張危疾保單的預支賠付,真係救佢於水火。銀行賣保險成日被人話「硬銷」,但喺香港金融脈搏裡,中銀集團保險的獨特優勢,往往喺風浪來時先顯真章。
扎根香港百年的中銀體系,最殺食嘅從來唔係花巧宣傳。當你凌晨三點喺跨境巴士收到短訊提示保單生效,或者喺大灣區醫院直接刷卡墊付醫療費,先明白咩叫「背靠祖國」的服務網絡。37間分行+手機App無縫切換,連我阿媽喺屯門鄉郊都搞掂保費融資手續,呢種滲透力,外資公司真係眼紅唔來。
講到產品設計,中銀保險最叻玩「跨境場景」。陳太個仔去英國讀醫科,張「環球留學寶」醫療險包埋心理輔導同緊急學費貸款;澳門單牌車司機買「駕航保」,珠海撞車直接去指定車廠維修免墊付。最緊要係保費掛鉤人民幣定存利率,匯率波動時自動觸發緩衝機制,呢啲細節先見真功夫。
最近幫幾個90後客做財策,發現中銀儲蓄險暗藏玄機。「摯寶儲蓄計劃」派息居然連結綠色債券指數,派息率浮動但五年平均竟有4.8%;「智盈人生」更將保費拆投新能源基建基金,退保時仲可選收港元或人民幣。記住,揀呢類產品要睇清楚現金價值演算表第三頁附註欄,個別計劃早期退保蝕手續費可達15%!
上個月有個慘痛教訓。客戶H.K.兄供完樓想加保,貪方便喺網上投保中銀「守護危疾」,結果甲狀腺結節申報漏咗粒3mm陰影。後來確診甲癌要索償,核保部翻出三年前體檢報告拒賠。血淚教訓:銀行快速投保通道雖方便,但健康申報必須列印紙本逐項核對,最好約理財經理到分行用平板電腦錄影確認。
老實講,中銀醫療險嘅「中銀醫路通」服務真係抵讚。我舊客張生胃癌化療,佢個案經理Lilian不但預約養和腫瘤科,仲協調內地親屬辦理港澳通行證來港陪護。最意外係墊付藥費時,系統自動豁免咗標靶藥自費比例——原來張生保單生效滿七年觸發「忠誠客戶條款」。呢啲隱藏福利,說明書細則第七項第3行真係要睇到爛。
若問我點揀中銀保險產品?記住三條血淚法則:危疾保額至少等於三年家庭開支(計埋工人姐姐薪金);儲蓄險供款期緊貼你預計退休減五年;醫療險必須含大灣區三甲醫院直付。落手前必做「壓力測試」:假設恒指跌三成時,保單貸款額度夠唔夠頂半年生活費?
(產品懶人包見下表,特別標註咗隱藏成本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