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幾個老友傾開稅務規劃,佢哋都問起供養父母免稅額嘅事,尤其係父母唔同住嘅情況。我自己喺金融圈做咗十幾年,幫過唔少客戶處理呢類申請,仲親身試過——我阿媽住喺元朗,我住港島,每月匯錢俾佢交租同生活費,結果報稅慳咗成幾萬蚊。真係唔講唔知,好多打工仔忽略咗呢個著數,白白多交稅款。
申請不同住供養父母免稅額,關鍵要符合幾個硬性條件。父母或祖父母必須年滿55歲或以上,而且通常喺香港居住。「通常居住」唔代表日日住香港,但要有穩定居留證明,例如身份證、水電單或者醫療記錄。另外,你一定要實際提供經濟支援,金額冇硬性規定,但要合理到維持佢哋基本生活,好似我每月轉帳五千蚊俾阿媽咁,稅局先會認可。
點樣證明供養關係?稅局最睇重文件證據。我建議保留至少半年嘅銀行過數記錄、匯款單或者支票副本,如果係現金俾錢,就要有簽收紙或者書面聲明。記住,父母嘅收入如果高過免稅額上限,就可能唔符合資格;例如佢哋有退休金月入過萬,你就要計清楚係咪真係依賴你供養。
操作上其實好直接,每年四五月報稅季,填寫稅單嘅「供養父母免稅額」欄位時,揀返「不同住」選項。要準備父母全名、身份證號碼、同你嘅關係證明(出世紙就得),仲有佢哋嘅住址。網上報稅嘅話,上傳掃描檔;紙本就要夾埋副本寄去。稅局抽查率唔低,我試過被要求補交阿媽嘅租約同藥費單,所以文件齊全係重中之重。
有啲常見陷阱要避開。例如父母喺海外長住,除非能證明佢哋主要靠你供養同有香港聯繫,否則好難批;又或者兄弟姊妹一齊供養,要協調邊個申請,免稅額唔可以重複領取。2024年嘅不同住免稅額係每個50,000蚊左右,比起同住少一截,但加埋其他扣稅項目,慳到嘅錢隨時夠去趟短途旅行。
成個過程最花時間係搜集證據,但回報絕對值。我見過唔少案例,因為漏交一張單就被拒批,再上訴拖足半年。早啲開始整理記錄,報稅時一氣呵成,慳稅之餘仲減壓。記住,稅局網頁有詳細指引同表格下載,唔明就打去問,佢哋職員其實幾樂意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