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同舊同事飲茶,聽到佢呻申請迎新著數蝕咗成個月飯錢。原來佢冇睇細則就衝去申請,結果連最低簽賬額都冇達到。信用卡迎新優惠真係遍地黃金?新手點樣避開暗坑穩袋高額回贈?今日就同大家拆解呢場「數字遊戲」。
記得我入行第一張白金卡,迎新寫住「簽滿8萬送4萬里數」,睇落好和味。點知返到屋企計過數,發現要喺三個月內集中爆額,仲要避開地產同醫療呢啲唔計分商戶。最後我用佢交公司年度軟件訂閱費,順便幫幾個同事代付器材錢,先啱啱好達標。記住,著數永遠同細節掛鉤。
🛑 新手最易踩三大雷區:
一係忽略隱藏年費,某銀行標榜「首年免年費」,但第二年起要扣3800蚊,除非你全年簽夠50萬。二係被「最高回贈」迷惑,有張熱門CashBack卡寫明8%回贈,實情要每月網購滿2萬先啟動,仲要分階梯計算。三係冇計清楚成本,有位朋友為拎Apple Watch迎新,特登分期買多部iPhone,結果利息蝕凸成舊水。
💡 真正著數嘅玩法係咁:睇定三組關鍵數字—「最低簽賬額」、「回贈上限」、「達標期限」。我上個月幫太太揀BB用品卡,專攻標明「超市消費5倍積分」嘅方案,集中買尿片同奶粉,仲特登揀銀行指定合作超市。結果$15000簽賬拎到$750回贈,仲換多套嬰兒寢具。
進階玩家會玩「資金流轉術」。舊年我申請某張商務卡迎新,要求三個月內轉賬滿50萬。我將公司貨款經佢過數,手續費$150,但換到$3800超市券。重點係要預留流動資金等還款,絕對唔好借貸嚟衝額,否則循環利息即刻食晒你啲著數。
📌 實戰貼士:當你見到「迎新禮遇高達$6000」,即刻打開計算機。假設要三個月簽15萬,即係每月5萬。如果你本身每月平均消費得3萬,就要諗定代付方案(例如幫屋企交管理費、代購保險)。最穩陣係揀「首筆簽賬即賞」嘅銀行,好似東亞i-Titanium卡,首$5000簽賬已回贈$400。
長遠計,與其週圍衝迎新,不如建立兩卡組合:一張主力日常回贈(例如信銀Motion卡食盡5%網購),另一張玩大額簽賬(恆生MPower卡外幣3%回無上限)。我每年只精選兩張高價值迎新卡,專攻要求$10萬以上簽賬嘅方案,通常呢類回贈率超過5%,仲要預留半年緩衝期慢慢達標。
最後醒多句:信用卡係理財工具,唔係賭博籌碼。試過有客為拎兩張卡嘅迎新,同時開通八個分期計劃,結果信貸評級插水。記住,著數背後永遠有成本計數,當你睇得透遊戲規則,先係真正贏家。
代付公司開支呢招絕!但想問如果幫人代購電子產品會唔會觸發風控?
三個月要簽15萬真係有難度 有冇啲兩萬左右簽賬額嘅高回贈卡推薦?
睇完先知原來分期買機換迎新蝕過直接買 之前仲以為自己好精明
請問點樣查某間商戶屬唔屬於超市類別?上次買嬰兒車話超市有5%回贈 結果冇計到
剛畢業第一張卡應該點揀?見迎新送AirPods好吸引 但怕自己控制唔到使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