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金融圈打滾咗十幾年,每次同客戶傾稅務,總係見到好多人對個人入息免稅額一頭霧水,結果白白蝕咗幾千甚至上萬蚊。記得舊年幫一個中產家庭做規劃,佢哋冇留意子女免稅額嘅調整,差啲多交咗成萬蚊稅。香港嘅稅制其實唔複雜,但如果你唔識點計同點申請,真係會蝕底。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下,點樣精明運用個人入息免稅額,等你可以合法慳多啲錢。
個人入息免稅額係香港薪俸稅嘅核心部分,簡單講,就係政府俾你嘅「免稅門檻」。舉個例,如果你年薪30萬,基本免稅額係13.2萬(2023/24課稅年度),咁你只需就剩低嘅16.8萬收入計稅。但呢個只係起點,仲有好多額外免稅額可以疊加,好似供養父母、子女教育、甚至強積金供款,都計得入去。好多納稅人淨係識基本額,漏咗其他部分,結果交多咗稅。作為金融從業員,我成日提醒客:要逐項計清楚,唔好靠估。
計數方法其實好實用,我教你一步步嚟。首先,攞你嘅全年入息總額(包括薪金、花紅等),減去基本免稅額(現時13.2萬)。然後,再睇下有冇附加項目:例如供養60歲以上父母,每位可免2.5萬;如果有子女,每位子女免稅額係12萬(仲有額外津貼);仲有自願醫保供款,最多免8000蚊。記住,所有免稅額係累加嘅,但總額有上限(一般唔超過入息額)。舉個實例:假設你年薪40萬,供養兩位父母同一個子女,咁免稅額就係13.2萬 + 2.5萬x2 + 12萬 = 30.2萬,即係只需就9.8萬收入計稅。如果你漏計子女部分,就蝕咗12萬免稅額,稅款隨時多幾千蚊。最好用稅務局嘅網上計算器double-check,或者搵專業會計師幫手。
申請攻略方面,關鍵在於文件準備同時機。每年4月左右,稅務局會寄報稅表俾你,你要喺限期前(通常一個月內)填好交返。申請免稅額唔使特別表格,但填表時要詳細申報所有相關項目。記住帶齊證明文件,例如子女出世紙、父母身份證副本、醫保單據等;如果網上報稅,就直接上傳掃描檔。常見錯誤包括:漏報兼職收入、填錯免稅額代碼、或者冇更新家庭狀況(如離婚後子女免稅額變動)。我建議早啲開始整理文件,避免last minute出錯。另外,如果你收入波動大(如自僱人士),可以考慮個人入息課稅選項,將所有收入合併計稅,有時慳得更多。
要精明慳稅,唔止靠計數,仲要識規劃。譬如,如果你預計明年會生BB,就預早調整供款,等子女免稅額生效時即刻用到。又或者,父母年紀快到60歲,提前準備文件申請供養免稅額。香港稅制好公平,但政府唔會主動提醒你邊啲額外用得到。作為過來人,我嘅貼士係:每年review一次家庭變化,同埋留意稅務局更新(免稅額金額每年可能微調)。慳到嘅稅款,攞去投資或家庭開支,實實際際改善生活。
最後,記住稅務唔係洪水猛獸,識得玩規則,你就係贏家。有疑問就主動問稅局或專業人士,唔好怕麻煩。慳到嘅每一蚊,都係你辛勞嘅回報。
如果我有兼職收入,點樣計入免稅額?會唔會影響基本額度?
供養父母免稅額申請時,要唔要佢哋嘅收入證明?定係淨係身份證就得?
篇文章好實用!我上年漏報咗子女部分,今年跟住你方法計,慳咗成八千蚊,真係多謝晒。
自願醫保免稅額係點申請?係咪要特定保險公司先得?
如果我離婚後,子女跟對方,仲可唔可以申請免稅額?定係要對方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