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第一次用匯豐信用卡在巴黎買精品,結帳時看到賬單多出一筆費用,心裡直犯嘀咕:這手續費是怎麼回事?那趟旅行讓我學到教訓,海外消費看似方便,背後隱藏的成本卻常被忽略。
作為金融業打滾十多年的老手,我深入研究過信用卡條款。匯豐的海外簽賬手續費,核心是貨幣轉換費,大約1.95%,聽起來不多,但累積起來可觀。舉個實例,你在東京刷1000美元買相機,銀行會多收19.5美元手續費,這還不包括匯率波動的潛在損失。
省錢不是靠運氣,而是策略。我建議優先選用免手續費的卡種,像某些旅遊專用卡;或者在海外結帳時,堅持用當地貨幣付款,避開動態貨幣轉換陷阱。去年我去曼谷,特地提前換泰銖現金,搭配免費卡,省下近200港元費用。
更深層看,這些費用反映銀行利用匯差牟利,尤其當全球經濟波動時,差價更大。不妨比較不同發卡機構,像渣打或中銀,有些卡海外費率低至1.5%,長期用差異明顯。我常提醒朋友:旅行前花半小時研究條款,勝過事後懊悔。
真實經驗告訴我,聰明消費始於細節。下次出國,別只顧打包行李,順手翻翻信用卡合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