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飛到日本掃貨或歐洲血拼,最煩惱嘅就係簽卡時嘅匯率同手續費。記得有次喺巴黎買手袋,簽咗張普通卡,返嚟睇月結單,發現銀行收咗3%外幣費,回贈又得雞碎咁多,真係心都涼晒。作為一個做咗十幾年金融嘅老手,我試過無數信用卡,今日就同大家傾下點樣喺海外消費賺盡回贈。
先講重點,揀外幣簽賬卡,最緊要睇兩樣嘢:無外匯手續費同高回贈率。香港市面上有幾張卡真係好掂,例如Citi Prestige,海外簽賬回贈高達4%,仲包埋機場貴賓室同旅遊保險,年費雖然要$3,800,但如果你成日出trip,啲福利計返條數仲抵過慳返嚟。另一張係HSBC Red,主打無年費,外幣消費回贈2%,最啱學生或者少飛嘅人,簡單易用,網上申請仲送迎新禮品。
點樣玩盡高回贈?唔係淨係簽卡就得,要識得配合優惠時段。好似DBS Live Fresh咁,佢有季節性推廣,例如暑假簽外幣送額外5%回贈,我試過喺泰國買機票,一次過賺咗成$800回贈。仲有,記住避開銀行嘅匯率陷阱,好多卡表面回贈高,但收隱藏費用,建議用apps比較即時匯率,或者綁定PayPal等平台,減少中間抽水。
深度嚟講,海外回贈背後嘅機制係銀行靠交易量賺佣,我研究過數據,亞洲區嘅卡回贈率平均高過歐美,因為競爭大。舉個例,台灣嘅國泰世華卡,回贈機制好透明,無上限,適合大額消費,但年費貴啲。要提醒大家,回贈唔係現金,多數係積分換里數或禮券,計返實際價值可能得1-2%,所以揀卡時要睇清楚條款,唔好畀廣告呃到。
最後貼士:如果你成日飛,可以疊加信用卡同旅遊保險優惠,好似用Citi Prestige買機票,包埋延誤賠償,慳返千幾蚊。總之,精明消費就係要做功課,試下申請呢幾張卡,實戰下就知邊張最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