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在中環的咖啡館敲鍵盤,隔壁桌兩個年輕創業者正比較著手裡的信用卡。「匯豐紅卡簽帳回贈係高,但中銀跨境轉數快真係快過鬼。」聽到這裡我忍不住嘴角上揚——十年前初來香港時,我連EPS和FPS都分不清,現在竟能寫這篇攻略了。
在大灣區流動七年,錢包裡信用卡換過三輪。從最初被銀行拒絕的港漂,到現在幫企業設計跨境薪金方案,最深的體悟是:選卡不是比優惠數字,是找生活節奏的拍檔。上個月幫深圳同事用中銀香港信用卡繳內地醫保,三秒到賬那刻,她眼裡的驚喜讓我想起當年的自己。
非永久居民申請信用卡確實頭痛。2018年我拿著工作簽證,連續被三家銀行拒絕。後來發現秘訣在「資產接力」:用內地工資流水+香港儲蓄戶口組合拳,在恆生銀行開出首張5萬額度卡。記住要帶齊三份文件:住址證明(水電單最穩)、稅單(內地完稅證明也認可)、三個月薪金入帳紀錄(香港帳戶優先)。
最近幫客戶做信用卡組合方案,發現三類實戰派配置:渣打Smart卡網購8%回贈疊加AlipayHK紅包,買深圳家電立減15%;匯豐Red卡搭港鐵儲AsiaMiles換廣深高鐵票;中銀大灣區卡最殺手鐧是免手續費人民幣自動兌換,週末過珠海飲茶直接拍卡。
最易踩雷的是「免年費陷阱」。某外資銀行的鑽石卡首年免年費,次年要刷滿50萬才豁免。上個月客戶王太被扣3800元年費,我們用粵語九聲調的嚴正投訴(記住要帶點佛山口音),最終爭取到退回八成。保護自己的黃金法則是:用錄音功能錄下職員承諾,條款細則裡搜索「waive」出現的位置。
深夜收到東莞廠二代私訊:「想申請能追蹤供應商付款的商務卡。」立刻推薦建行亞洲的企業卡,APP內每筆支出可標註「模具訂金#2024」,還能同步到用友財務系統。看著他發來的茶山燒鵝照片,突然想起信用卡最暖功能:讓兩小時生活圈的人,隨時嘗到家鄉味。
中銀個自動兌換真係神設計!上週末在中山油站入油直接扣人仔,匯率比找換店靚0.2
請問非永久居民用內地資產申請,要唔要公證文件?驚被銀行耍太極
渣打網購回贈要每月登記好麻煩,有冇邊張卡係自動回贈㗎?
篇文講年費個段笑死 真係要錄音!上次XX銀行話免三年 第二年就收我$2880
剛畢業大學生求推薦第一張卡 目前月薪18K 主要深圳香港兩邊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