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維多利亞港鹹濕的海風,中環寫字樓的冷氣還黏在襯衫上。朋友突然拍我肩膀:「餵,金融狗,今晚唔食牛扒了,帶你咬啲會『咔嚓』嘅嘢。」 太興集團門前那排琥珀色的乳豬,油光在霓虹燈下流動,像黃金市場的K線圖突然具象化——原來「皮脆肉嫩」四個字,真係可以聽到聲。
別被「燒味連鎖」標籤騙了。太興乳豬的玻璃皮,是老師傅用荔枝木同時間對賭的結果。我見過師傅凌晨四點調校爐溫,火舌舔過豬皮瞬間,油脂滴落炭火的嘶啦聲,精準得像外匯市場的止損點。每隻豬醃足十二小時,鹽糖比例是商業機密,入口先嚐到焦糖般的脆,繼而是肉汁混著幼滑脂肪的鹹鮮,最後回甘——這三重奏,比債券收益率曲線更迷人。
金融圈老手都懂門道。想食「頭啖湯」?早上十一點開爐第一轉,豬皮最挺括;宴客要體面,提前三日訂整隻「金豬」(約$2,380),附贈雕花蘿蔔與酸辣醬,性價比高過高級西餐廳。單人解饞推薦下庄,$538/斤,記住指明要「腩位」,肥瘦交織處才是精髓。偷偷說,銅鑼灣謝斐道分店二樓冷氣最足,油脂遇冷凝結得更脆。
某次帶英國客戶嘗鮮,刀叉切下瞬間的碎裂聲,讓他驚呼「Edible stained glass!」(能吃的彩繪玻璃)。這道粵式奢華背後是經濟學:乳豬必須選45日大「BB豬」,生長期短肉質才不柴,近年因豬瘟成本漲三成,太興仍堅持每日鮮製不冷藏——難怪米芝蓮指南連續五年給它燒味類推介,數據不會說謊。
下次見客戶,別只懂開紅酒。斬件乳豬用保溫盒裝好,掀蓋時熱氣混著焦香湧出,比PPT更有說服力。記得搭盒裝「冰鎮奶茶」,茶膽澀味恰好解膩。咬下那聲「咔嚓」,是香港人對美味的執著,也是對生活最生動的KPI。
下個月老細生日想訂全隻,邊間分店師傅手勢最穩?驚訂到豬皮韌嘅
見到有網購冷凍裝,同堂食差距大唔大?海外寄送會唔會變淋?
你講嘅腩位係咪即係近肋骨個段?上次伙計比咗全瘦部位有啲失望
金融人角度問:乳豬禮券算唔算另類硬通貨?年節轉手會唔會升值?
同鏞記比點睇?覺得太興性價比高啲但老一輩話傳統手藝有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