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濟波動大,好多朋友問我:「點解定期存款利率差咁遠?存邊間銀行先最著數?」作為一個金融從業者,我成日幫客戶規劃財務,發覺利率比較真係好重要,唔係淨係睇表面數字咁簡單。上個月,我幫一個退休阿叔睇佢嘅積蓄,發覺佢存咗十年定期,但利率得1%,結果通脹食晒啲回報,蝕到喊出嚟。呢個經歷讓我更加覺得,揀銀行唔可以求其,要深入分析。
定期存款,其實就係將錢鎖喺銀行一段時間,換取穩定利息。聽落好安全,但魔鬼喺細節度。利率高低直接影響你嘅財富增長,尤其而家通脹咁犀利,如果利率追唔上物價升幅,你嘅辛苦錢就變相縮水。我見過唔少人淨係貪方便,揀屋企附近嘅銀行,結果蝕咗成千蚊利息都唔知。所以,做比較前,先要諗清楚自己嘅存款金額、期限同風險承受力。例如,如果你存50萬台幣一年,利率差0.3%,一年利息就差成1500蚊,夠食幾餐好嘢啦。
講返實際比較,我上個禮拜幫幾個客戶做過調查,發現2024年嘅利率差異好明顯。以一年期定期存款為例,存款金額設喺50萬台幣,主流銀行嘅利率就好唔同。台銀大約1.2%,算係基本盤;兆豐銀行就進取啲,去到1.5%,因為佢哋近期搶緊中小企業客;玉山銀行就介乎中間,1.3%,但服務費少啲。如果你存長啲,比如三年期,兆豐可以上到1.8%,台銀就維持1.4%。但記住,呢啲數字會變,銀行成日推優惠,好似新開戶或者大額存款,仲有得加碼。我建議大家直接上銀行網站睇最新報價,或者打去客服問,唔好信晒舊資料。
點解銀行利率會差咁多?背後有好多因素。經濟大環境好關鍵,央行政策一收緊,銀行資金壓力大,自然推高利率搶客。仲有,銀行自身嘅業務策略,好似兆豐專攻企業金融,資金需求大,所以利率通常高啲。相反,大型國營銀行如台銀,資金來源穩定,利率就保守啲。另外,要睇埋隱藏成本,例如有些銀行收管理費或提早解約罰款,變相拉低實際回報。我幫人計過數,如果罰款高過0.5%,就算利率高啲都唔抵。仲有通脹風險,台灣上年通脹率2.5%,如果存款利率低過呢個數,你嘅購買力就喺度蒸發緊。
點揀最划算?我嘅心得係:唔好淨係追最高息,要平衡風險同便利性。高利率銀行可能信譽差啲,或者條款苛刻。我通常建議客戶先睇幾間穩陣嘅銀行,比如兆豐同玉山都算可靠,利率又唔錯。存款金額大嘅話,不妨分開幾間存,分散風險。仲有,定期唔係唯一選擇,如果資金流動性重要,可以考慮貨幣基金或短債,回報可能更高,但風險也大啲。總之,做決定前,花半個鐘比較下,真係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