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問我,點解佢嘅電話費成日超支,每個月都多咗幾百蚊,搞到儲錢計劃受阻。作為一個金融從業者,我成日幫人分析開支,自己都試過踩過坑。記得幾年前,我簽咗個所謂「優惠」月費plan,結果一年後發現隱藏費用加埋貴過預期成30%。
其實揀電話套餐唔係睇廣告咁簡單,要從自身需求出發。首先,問自己幾個問題:你每日打幾多個電話?數據用量係咪成日爆?定係主要用嚟上網睇片?我建議用手機嘅內置工具,追蹤一個月嘅通話分鐘、數據消耗同短信數量。例如,如果你數據用得多但通話少,就唔好揀個包大量通話分鐘嘅plan,咁樣會浪費錢。
市場上有好多類型嘅plan,好似預付卡、月費合約、或者家庭共享plan。預付卡靈活,適合用量唔穩定嘅人,但長期計可能貴啲。月費合約表面平,但要小心綁死兩三年,中途解約罰款隨時蝕返轉頭。我試過用金融角度計過數:假設一個$150月費plan,加埋$50手續費,兩年總成本係$3,600;但如果揀個冇合約嘅$180 plan,自由度大,隨時轉台慳返罰款風險。
仲有啲魔鬼細節要留意,好似漫遊費、數據超額收費、或者服務稅。我見過有人去旅行開咗漫遊,返嚟張單多咗成千蚊。最好揀個包埋基本漫遊嘅plan,或者用eSIM app控制用量。金融上,呢啲隱藏成本就好似投資陷阱,唔預先計清楚,好易蝕本。建議用比較網站如MoneyHero或自己整張excel表,列出不同運營商嘅真實月費,計埋所有附加費。
點樣實踐?我嘅心得係定期檢討,每半年review一次用量。如果發現數據用少咗,就趁合約完轉去平plan。仲可以同客服傾下,話想cut單,好多時佢哋會offer特別折扣。記住,慳錢唔係cheap,係精明理財,將多出嚟嘅錢投資落儲蓄或股票,長期複利增長好可觀。
我照你方法追蹤用量,轉咗個預付卡plan,每月慳返$100,真係多謝分享!
點樣避免數據超額收費?有冇推薦嘅監控app?
如果成日出差,邊個plan包漫遊最抵?我驚旅行費爆煲。
家庭共享plan係咪真係平過獨立plan?我屋企四個人,唔知點計好。
你提到投資角度,可唔可以詳細講下點將慳到嘅錢做理財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