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香港住咗十幾年,最頭痛嘅唔係樓價,而係每日嘅廚餘。倒垃圾要等指定時間,夏天啲餸頭餸尾喺廚房焗到發酵,果陣味真係令人崩潰。直到上年裝修廚房,硬係要買部廚餘機,先發現呢啲「食渣怪」唔止解決臭味,仲暗藏理財智慧。
坊間廚餘機花多眼亂,實測過三款主流類型:研磨式、乾燥式、堆肥式。研磨機要駁水管,舊樓喉管老化隨時倒灌;堆肥機要混入木糠仲要等成個月,香港蝸居邊有位擺?乾燥式機種最啱港情——插電即用,八小時將果皮菜渣烘成碎屑,體積縮到得番十分一。有次我貪得意磅過,兩公斤西瓜皮烘完剩番盒紙巾咁輕。
揀機最易中伏係容量標示。某德國牌子寫「3L容量」,實際內膽得1.5L,上蓋凸起部分當容量呃秤。後來睇穿門道:要揀「處理量」標示清晰嘅,例如每日處理1kg廚餘,仲要睇內膽是否全平面設計。我現用部韓國機有個魔鬼細節:內膽底部鑲不鏽鋼片,烘乾時導熱均勻唔黐底,用咗半年完全冇刮過。
講到慳錢,唔少人嫌廚餘機耗電。實測我部800W機種,每日行兩個循環約用3度電,每月電費多$40左右。但諗深層:廚餘佔家居垃圾三成,用指定袋每公升$0.11,一家四口每月最少慳兩包$12垃圾袋。更隱形嘅回報係雪櫃空間——以前用密封盒存廚餘等掉,而家即時處理,雪櫃空出半格慳到電費。
真正驚喜係廚餘粉嘅二次價值。烘乾碎屑混入咖啡渣、蛋殼碎,就係頂級有機肥。我喺窗台種辣椒同羅勒,唔使再買$80包嘅培養土。有朋友更叻,將果皮碎混入皂基自製檸檬清潔皂,省回買環保洗劑嘅錢。
最抵死係政府𠵱家玩「綠色家居券」,買廚餘機可扣$250。精明消費者要識得疊加優惠:百老匯做推廣時用恒生卡分期,連同廠商回贈,部$2980嘅機實付$2100有找。記住拎單據去環境署網站登記,分分鐘退多舊水。
用落先知廚餘機係家庭「財務止血貼」。以前成日餸煮多咗要倒,𠵱家煮餸前會諗:「呢啲菜莖烘完得番一撮,仲值唔值得浪費?」潛移默化改變購買習慣,超市開支竟然跌咗15%。部機仲有個隱藏功能:教仔女睇餸頭餸尾點變金,實踐環保理財學。
烘乾機真係冇異味?我試過某日本牌子烘完有陣燶味,要開窗吹半日先散
求分享邊款內膽係全平面設計?上次買到個凹槽款,清潔到想喊
廚餘粉做肥料會唔會惹蚊滋?試過生晒烏蠅卵好恐怖
話時話有冇人用過廚餘機處理海鮮殼?試過烘蝦殼成屋腥味三日唔散
慳垃圾袋呢點好中!但計埋機價要幾耐先回本?我數學差計極都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