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幫客戶整理資產配置清單時,翻出十幾份香港各大銀行保險箱的合約,突然意識到,自己竟成了半個「保險箱達人」。從中環老牌銀行的厚重鋼門到數碼港新式保管庫的掌紋識別,這些年踩過的坑、付過的學費,堆起來都能寫本小冊子了。今天不講虛的,只掏心窩分享些硬核乾貨。
選保險箱,別被閃亮亮的金屬外殼唬住。那次陪一位藏家去開箱,櫃員用萬用鑰匙「咔噠」一聲旋開門鎖時,他臉都綠了——號稱頂級安保的箱體,內部鎖芯竟是通用模具。真正該盯緊的是「認證標章」,不是隨便貼張紙就算數。UL 的 TL-15 或 TRTL-30家裡保險箱裝潢時嵌在牆裡,現在才發現根本沒認證標章,該砸牆重裝嗎?
求問古籍保存!爺爺留的線裝書現用除濕盒放保險箱,您說會釋放酸性物質?該換哪種櫃子?
電子鎖那段太真實!上週物業推薦的智能保管箱,推銷員還笑我堅持要機械鎖是老古董
中環XX銀行保險箱年費漲了40%,但合約裡完全沒提防火標準,這種情況能要求他們出示認證嗎?
小型便攜保險箱值得買嗎?租屋族想放房契跟祖母綠戒指,但怕被整箱抱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