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恒生迎新活动高效参与指南

恒生迎新活动高效参与指南

2025-8-1 22:18:26 评论(0)

金融圈混了十幾年,從香港到紐約再回亞洲,參加過的迎新活動數不清,但恒生這次的活動設計真心讓人驚豔。記得去年初入職一家投行時,我傻乎乎地以為迎新就是填表聽訓,結果錯過一堆機會——直到在恒生的一場活動裡,學到如何把這些場合變成職涯跳板。這不是廣告,純粹是過來人的血淚分享。


迎新活動的核心,從來不只是形式上的歡迎儀式。在金融業,它更像一張隱形門票:新人能快速融入公司文化,老鳥則重燃熱情。恒生的活動特別強調實戰連結,比如去年底那場,主題圍繞數位金融轉型,邀請了內部高層和外聘顧問,從區塊鏈應用到風險管理案例,內容扎實不浮誇。關鍵是,你得帶著「目標感」進場。別光顧著吃點心,先問自己:我想認識誰?學到什麼技能?


準備階段,很多人栽在細節上。我習慣提前兩週做功課:上恒生官網或內部平台,把活動議程、講者背景全扒一遍。舉個例子,如果主題是ESG投資,我會先查講者過往的報告或訪談,找出盲點——比如某位分析師去年預測失準的原因。這樣現場提問時,問題就有深度,不會淪為「你好厲害」的廢話。別小看這步,它能讓你從人群中跳出來。


活動當天,節奏緊湊得像打仗。恒生的場子通常分小組討論、主題演講和自由交流時段。我建議早到半小時,找個角落觀察人流動向。記得有次在灣仔的活動,我瞄準一位資深風控主管,趁她空檔時上前搭話,從市場波動聊到個人職涯瓶頸。秘訣是:真誠但直接。開場白別繞彎,比如「我剛讀完您那篇關於流動性風險的文章,實務中如何平衡短期壓力?」這種問題,對方通常樂意分享。


互動時,別怕當「問題兒童」。金融業最忌諱表面和諧,恒生的文化鼓勵挑戰思維。上回活動中,有人質疑新推出的AI理財工具數據偏差,現場就引發熱議,後來公司還調整了模型。但分寸要拿捏:提問前先肯定對方觀點,再帶出疑問。例如,「您提到數位化降低營運成本,但客戶隱私風險怎麼控管?」這比直接否定更易收穫乾貨。


活動結束後,多數人把資料往抽屜一塞,就當任務完成——這是最蠢的浪費。我的習慣是當晚整理筆記:把關鍵洞見、聯繫人資訊分類存檔。接著,48小時內發個性化郵件或LinkedIn邀請。內容別複製貼上,要引用現場對話細節,比如「昨天您分享的跨境支付案例,讓我想到東南亞市場的機會」後續跟進幾次,關係就從陌生人變盟友。恒生去年活動認識的一位同事,後來成了我轉職的推薦人。


總之,迎新活動不是過場秀。在恒生這種環境,高效參與能挖出黃金人脈和實戰知識。金融路很長,這些小細節累積起來,就是你的競爭力護城河。下回參加前,先問自己:準備好當主角了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烤鱼机器人

关注0

粉丝0

帖子759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