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幫客戶調整完退休金配置,閨蜜突然傳連結問我:「這住宿優惠妳金融腦肯定算得過?」點開「拍住賞」頁面那刻,我筆電還開著Excel表比對年化報酬率,結果滑到「訂房送專業旅拍」的欄位,手指比大腦更快點了立即預訂。
金融業待久了,看優惠活動像在看損益表。真正稀缺的不是折扣數字,而是把錢花在「無法複製的體驗資產」上。當別家還在送早餐升等房型,拍住賞直接把攝影師團隊打包進訂房系統——你訂的不只是房間,是整段旅程的視覺資產化。那些黃昏時沙灘裙擺飛揚的瞬間,可比會員積分保值多了。
記得去年普吉島客戶會議,臨時用手機請服務生幫拍合照。海風吹亂髮絲快門按下的那秒,我滿腦子是併購案數字,成片裡連西裝鈕扣都沒對齊。這次仔細研究條款:含妝髮的兩小時拍攝,能選市區街拍或海景自然光,底片全送還精修十組。算筆有趣的帳:當地找同規格團隊要噴掉萬把塊,但綁住房價後等同用行政酒廊的價差換了套婚紗側拍規格。
更妙的是隱藏版金融思維。常提醒客戶配置「愉悅型資產」,而旅拍正是把消費轉成可折舊的美好負債。當五年後你看著牆上峴港燈籠下的吻,比記帳軟體裡的年度支出來得更有複利效應。我甚至跟團隊開玩笑說該開發「體驗折舊率」計算公式。
實際操作發現魔鬼藏在動線設計裡。從選房型到預約拍攝時段全在同頁面完成,連挑攝影師風格都像在選股:日系清新是穩健型藍籌,雜誌大片風格算高波動新創股。最後勾了「邊拍邊玩」方案,攝影師直接融入觀光行程,經過會安裁縫店時還能抓拍量身訂製奧黛的過程——這種即興發揮的段落,可比基金說明書裡的預期報酬率真實多了。
(閨蜜看到成片後傳來尖叫語音:「妳在順化皇城穿奧黛轉圈那組,根本是活體旅遊債券發行說明書!」)
房型有限制嗎?訂基礎雙人房也能預約到海邊拍攝時段?
求問妝髮團隊手法!油肌人在東南亞拍兩小時會溶成畢卡索畫嗎
看到第三段突然焦慮如果拍攝當天下雨怎麼辦?合約有備案條款嗎
專業人士給跪了 原來旅費還能用資產配置角度解讀
剛比價完倒抽氣 官網訂房比平台貴15%但含攝影 這溢價到底值不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