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團來襲那幾天,診所候診區擠滿擤鼻涕聲。身為金融業高壓環境打滾十幾年的老鳥,以為早練就金剛不壞之身,結果照樣被辦公室流感放倒。鼻水像壞掉的水龍頭關不住,開會時手帕根本不敢離手,客戶眼神裡的微妙嫌棄比KPI未達標還扎心。藥師遞來那盒白色小藥丸時,突然覺得抗組織胺的發明者該拿諾貝爾獎。
市面止鼻水藥分兩大派系:抗組織胺像精準打擊的狙擊手,專攻過敏性鼻水;鼻噴劑則是戰地醫護兵,能快速鎮壓黏膜暴動。但魔鬼藏在細節裡——第一代抗組織胺(如撲爾敏)吃完整個下午像被下蒙汗藥,有次在財報分析會議上眼皮重到用牙籤都撐不住。新一代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總算讓金融狗能邊打噴嚏邊盯盤而不至於睡死。
真正救贖我的是類固醇鼻噴劑。氟替卡松那支淺藍色小瓶子,剛噴前三天還以為買到安慰劑,第四天早晨睜眼那刻簡直神蹟——鼻腔居然有乾燥的空氣流過!原來它像央行調控貨幣供給,得持續操作才能壓制發炎風暴。但切記別碰含羥甲唑啉的血管收縮劑,那種藥效兇猛如槓桿操作,連噴三天後停用,鼻塞反彈比美股熔斷還慘烈。
最近迷上洗鼻壺這古早智慧。溫鹽水沖刷鼻竇的瞬間,像替堵塞的債券管道做紓困。有回在機場貴賓室翻出洗鼻器,隔壁投行大佬瞪大眼問:「這年頭隨身帶雪茄盒不稀奇,帶這個的倒是頭回見。」其實當你體會過三萬英尺高空鼻竇爆炸的滋味,就會懂這玩意比免稅品實在。
某次併購案盡職調查期間,對方CEO談判時突然鼻水狂流。我默默推過半顆抗組織胺,他吞下後含糊嘟囔:「這比我們公司淨值還救急。」兩個西裝筆挺的男人在會議室裡分享面紙盒,突然覺得資本市場再冰冷,人類的鼻黏膜倒很公平。
藥箱裡常備的從來不是什麼理財寶典,而是那幾盒能讓呼吸暢通的藥片。畢竟在年薪千萬和安睡一夜之間,後者往往更難得。下次看到同事狂抽衛生紙,別遞財報了,遞包藥吧——這才是職場真正的善意。
類固醇噴劑真的不會成癮嗎?醫師開給我時說不能超過兩週,但停用後鼻塞又回來好崩潰
哺乳期吃抗組織胺安全嗎?每次餵奶前吃藥都提心吊膽,怕藥物透過母乳影響寶寶
用洗鼻壺嗆到差點窒息!鹽水沖進喉嚨那瞬間以為要見上帝了,有沒有溫柔點的鼻腔保養法?
金融比喻太真實!上次路演前偷吃第一代抗組織胺,簡報到一半當著客戶面睡著,想死的心都有
求問三歲小孩鼻水狂流該給什麼?兒科醫師開的藥水苦到根本餵不進去,天天上演全武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