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陪好友去簽臨約,見證他成功拿到六位數回佣支票那一刻,連我都替他肉緊。坦白講,新盤回佣這潭水,深過維港。地產經紀拍心口承諾的回贈,臨門一腳飛走的案例比比皆是。信我,這筆錢絕非自動入袋,背後全是細節博弈。
所謂「回佣」,本質是發展商支付給地產代理的佣金,再由代理私下「回贈」部分給買家。重點來了:這筆交易從不在正式買賣合約上白紙黑字寫明,靠的是一紙「回佣確認書」和雙方信用。我見過太多買家誤以為簽約就塵埃落定,結果收樓時經紀已離職或公司耍太極,血汗錢直接蒸發。
真正關鍵步驟在成交後。當你律師樓完成樓契註冊、發展商放出佣金給代理行,這時才是申請回佣的起跑線。切記追著經紀要「佣金發放通知書」副本,這是證明發展商已放款的鐵證。沒這份文件,代理說「未收到錢」拖你三年都無話可說。
收到通知書後七日內必須行動!親自帶同臨時買賣合約、正式買賣合約、身份證正本衝去代理分行簽「回佣轉讓書」。別信什麼「傳真電郵搞定」的鬼話,文件缺你親筆簽名就是廢紙。曾有朋友因出差延誤三天簽署,代理竟以「過期」為由砍掉兩成回贈額,肉痛到喊。
最魔幻時刻在支票到手後。立刻衝去銀行櫃檯入票,並要求櫃員當場影印支票背面給你,上面要有清晰銀行入賬印章與日期。這張紙是你對抗「彈票」的唯一盾牌。我認識的資深投資客甚至會要求分拆支票:例如300萬回佣開三張100萬支票,分散彈票風險。別嫌麻煩,見過彈票後經紀失聯的慘劇嗎?
魔鬼藏在付款辦法裡。選擇「即供付款」還是「建築期付款」,直接影響你何時能袋回佣。即供通常成交後1-2個月到手;建築期卻要等到真正收樓關鍵日期後,隨時拖你兩年。更致命的是,部分代理條款註明「建築期計劃回佣分期支付」,頭期可能只給三成,尾數遙遙無期。簽約前務必死磕付款時間表!
地產經紀的語言藝術堪稱魔幻。承諾「全佣回贈」?問清楚是「發展商實收佣金」的100%,還是扣掉分行行政費、強積金供款後的淨額。聽過最離譜案例:經紀口頭承諾回80萬,合約書卻寫「以發展商最終發放金額之80%計算」,結果發展商佣金打九折,買家硬食雙重折扣。
最後的殺手鐧:白紙黑字寫死「無論經紀是否離職,所屬公司須承擔支付責任」。這行離職率多高你懂的。見過買家拿著經紀簽的確認書追數,結果代理店長冷笑:「該同事上月已離職,你告他本人吧。」那一刻才知法律文件措辭有多要命。
這筆錢,從來不是發展商或代理的恩賜,是你在刀鋒上一步步走出來的戰利品。每個簽名、每張影印、每條附加條款,都在考驗你對人性陰暗面的預判。記住,在回佣塵埃落定前,保持獵豹般的警覺與耐心。
建築期付款拖兩年先有尾數回佣?我而家先知!仲以為簽約就搞掂,睇黎要即刻打俾經紀問清楚張確認書點寫
分拆支票呢招好狠但好實際!上次朋友張280萬回佣支票彈票,成個月瞓唔著,早知叫佢拆三張啦
想問如果經紀應承回全佣,但確認書寫「按發展商實發金額計算」,係咪已經中伏?仲有無得追?
真心多謝提醒影印入票支票背面!舊年中過招無影低,代理硬話我無入過票,搞到要出律師信先追得返
回佣要計入印花稅嗎?定係當額外收入要報稅?呢part成日好混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