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大學選科嗰陣,我坐喺圖書館角落,翻開一堆商學院簡介,手指停喺「會計」兩個字上。當時仲係個懵懂少年,諗住數字夠穩定,點知一腳踏入呢個世界,先發現會計唔止係加減數咁簡單,佢係企業嘅血液,冇咗佢,成盤生意就散晒。
頭一年讀基礎課,真係食咗唔少苦頭。財務會計係入門必修,教識你點樣整理資產負債表同損益表,初初以為係背公式,但實戰時先明白,每個數字背後都係公司嘅故事—點解存貨堆積如山?點解現金流突然斷鏈?呢啲問題逼你跳出書本,用分析師嘅眼光睇嘢。之後學管理會計,轉向內部決策,例如點幫企業控制成本、預測利潤。我試過做小組project,幫一間本地茶餐廳模擬預算,發現佢哋食材浪費好犀利,建議改採購策略,真係慳到錢嗰陣,個種滿足感仲勁過考試攞A。
到咗高年級,課程變得更專精。審計學係另一道關卡,唔單止要識查賬,仲要練就偵探般嘅直覺—點樣從一堆發票中搵出造假痕跡?我實習嗰陣跟過一單case,客戶公司報稅有古怪,最終揭發內部貪污,成件事教曉我,會計師唔係計數機器,而係企業嘅守門人。另外,稅法課程都好關鍵,香港稅制複雜多變,學識點幫客仔合法慳稅,簡直係藝術。仲有啲選修,像國際會計準則,應對跨國企業需求,疫情後遠端審計興起,課程仲加入咗數位工具培訓,例如用AI分析大數據,唔學就跟唔上時代。
畢業後,就業方向闊到嚇親人。最常見係入四大會計師行做審計,頭幾年捱更抵夜係家常便飯,但熬過去,考到CPA牌,出路就大把—轉去做企業財務總監,幫公司管成盤數;或者專攻稅務顧問,幫富豪家族規劃遺產,收入分分鐘過百萬。我身邊有同學跳去投資銀行做分析師,靠會計底子評估企業價值,喺併購案中大顯身手。另一條路係創業,例如開小型會計事務所,專幫中小企做賬,呢行需求永遠唔會斷,尤其而家數位化浪潮,識得用雲端軟件嘅會計師更吃香。不過,提醒一句,呢行競爭激烈,唔進修就好易被淘汰,我晚晚抽時間讀新規例,先保持到競爭力。
總括來講,會計專業教識我嘅,唔止係技能,仲係一種思維方式—點樣用數字解讀世界。佢幫我由一個怕數學嘅細路,變成今日企喺客戶面前自信分析嘅專業人士。如果問我值唔值得讀?我會話,辛苦但充實,每一步都踏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