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整理文件櫃,指尖觸到那張邊角磨損的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忽然想起十年前在入境處窗口遞交申請時,掌心冒汗的瞬間。七年光陰,從小心翼翼計算離港天數,到最終手握那張小卡片,箇中曲折冷暖自知。今天這篇,不講空泛條文,只掏心窩聊聊那些政策文件裡沒寫透的實戰經驗。
條件這道檻,真不是只看住滿七年
官方說「通常居住連續7年以上」,這「通常居住」四字水太深。見過太多人栽在離港記錄上——以為每年不超180天就安全,結果入境處翻出你某次出差+探親拼起來的183天,直接打回票。最穩妥是七年累計離境別超10個月,單次最好壓在3個月內。有個朋友在跨國公司,七年裡外派累計11個月,補了厚厚一疊公司派遣函、稅單、租約,證明「香港仍是生活重心」才過關。別迷信中介說的「寬鬆」,他們可不替你扛風險。
特殊通道的隱藏彩蛋
投資移民重開後門檻飆到3000萬,但少有人提「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裡的靈活變通。若你持有非住宅物業滿七年,市值漲到3000萬以上,這資產可直接計入!不過要過兩關:證明購房資金來源清白(五年前的銀行流水都得翻出來),且物業必須「純投資」而非自用。另一條窄路是「優秀人才計劃」轉永居,重點在第七年續簽時,你得讓入境處信服:沒我,香港真的會少點什麼。
申請流程的血淚備忘錄
遞表只是馬拉松起點。最痛點在「補充文件」環節——入境處要你補2008年的電費單?別懵,立刻做三件事:找物業管理處開居住證明,翻當年銀行賬戶扣款記錄,再讓舊鄰居簽署宣誓書。時間黑洞在「無犯罪證明」,尤其長居過多國的人。某客戶在巴西住過兩年,當地警局效率堪比樹獺,最後花錢找當地律師加急才搞定,耗時四個月。切記:所有非英文文件,寧可多花錢找註冊翻譯,也別自己瞎翻。
面試室裡的生死十分鐘
別以為面試是走過場。考官捏著你七年的稅單突然問:「2019年Q2薪資跌三成,解釋下?」若答「公司業績差」就完了。標準答案是細數當時承接了某個週期長但利潤低的項目,並強調「同期仍繳納足額薪俸稅」。更刁鑽的會問「去年離港112天去了哪」,旅遊紀錄對不上當場駁回。有位申請人因記錯日本行程日期,被質疑虛假陳述,永居夢直接泡湯。
爭議區避雷指南
走出入境處大樓那天下著小雨,手裡裝著批準信的文件袋被攥得發皺。突然想起這七年間搬過四次家,存檔的電費單疊起來竟有半尺高。永居從來不是終點,只是給那些把根深深扎進這片土地的人,一張寫著「心安」的紙。
求問樓主!老公優才計劃剛批,我帶娃拿受養人簽證住滿七年能單獨申請永居嗎?還是必須綁定他?
被戳中痛點補了三次無犯罪證明,最後發現南非那份公證書漏了海牙認證章,直接重跑流程三個月
在港讀完碩士工作五年,公司突然派我去新加坡兩年,這七年連續性會斷嗎?急!在線等!
乾貨濃度超標!原來非住宅物業能算進投資移民,但「純投資」要怎麼證明?空置著就行?
面試被問到2020年離港四個月,老實說回內地遠程辦公,結果被要求補公司內部系統登錄記錄,差點崩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