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漸起,流感季節又悄悄逼近。身為金融業打滾十多年的老手,我常想,健康投資比股票還划算——一支流感疫苗的成本,可能換來整季不請病假的高生產力。去年,我拖著疲憊身子衝年底財報,結果中招臥床一週,損失的不只薪水,還有客戶信任。從此,我把接種當成年度必修課。
流感疫苗預約,看似小事,實則藏著選擇智慧。政府網站如台灣的「疾管家」或香港衞生署平台,線上預約免費名額,但熱門時段搶破頭;私人診所靈活些,APP一按就搞定,但得自掏腰包。我偏好後者,省下排隊時間,多處理幾筆交易更值。記得查診所評分,別光看價格——有些便宜診所用過期疫苗,風險反增。
挑診所像選基金,得看「風險報酬比」。公立醫院穩健免費,但人潮洶湧,等上兩小時是常態;私人診所快狠準,五分鐘打完收工,費用約台幣500到1500元。我總先問保險覆蓋:公司團保常包這項,省下的錢夠吃頓好料。金融視角下,這筆支出是槓桿投資——美國CDC數據顯示,每花1美元疫苗錢,省下4美元醫療開銷。小診所更要留意醫生資歷,衛福部認證標章是基本門檻。
上個月,我帶老媽去家附近診所接種。護士手法熟練,邊打邊聊疫苗來源,原來是歐盟進口批次。事後追蹤副作用,她只微發燒半天,比感冒躺床划算多了。金融人直覺:時間就是金錢,早接種早避開高峰期。別等寒流來才行動,診所名額像熱門IPO,手慢就沒。
流感針不只是針,是對自己職涯的保單。趁秋高氣爽,快預約吧——健康帳戶永不會赤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