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在渣打櫃枱辦事,客戶經理遞來那張航空里程宣傳單時,我差點當成普通廣告扔進回收箱。幸好多瞄了一眼,發現這期雙幣定期存款加贈的亞洲萬里通里數,算下來回報率竟比單純拿利息高了近四成。作為一個把信用卡積分當第二份薪水打理的老油條,立刻嗅到空氣里飄著羊毛味——還是澳洲美利奴那種等級的。
很多人以為玩里程就是無腦刷信用卡,其實定存疊加才是藏寶圖的X標記。渣打這波操作聰明在「雙幣定存+新資金」兩重門檻篩掉散戶,但只要你手上有閒置的50萬港幣(或等值外幣),就能撬動額外18,000亞萬里數。重點在「新資金」定義:提前七天從他行轉入的現金才算數,帳戶裡原有的錢轉定存是拿不到贈禮的。
我最後選了六個月美元定存,年息4.8%不算頂尖,但疊加贈送的里數才是戲肉。簡單算筆帳:存5萬美元拿利息約1,200美元,同期贈送里程若換成國泰香港-東京商務艙(45,000里),價值早已突破7,000港幣。這還沒算存款期間刷卡消費累積的基本里程,三線收益疊加才是精髓。
真正燒腦的在兌換策略。渣打允許混合現金+里程買票,但比例陷阱多到像雷區。上週幫朋友查香港-倫敦機票,純現金票12,000港幣,若用40,000里+5,800港幣看似省錢,實際每萬里估值僅1,550港幣——遠低於業內公認的2,400港幣基準線。我的鐵律是:單程經濟艙兌換比來回票值錢,旺季商務艙每里價值能飆破3塊。
外幣定存玩家要更警覺。當時客戶經理極力推薦澳元定存,說利率5.2%誘人。但查了過去五年澳元兌港幣匯率波幅,雨季前後能差出12%。果斷改存美元,雖然少拿0.4%利息,但避開匯率風險才是真賺。里程玩家都懂:帳面數字再美,換不到心儀航線的座位都是虛的。
最近盯上渣打「亞洲萬里通聯名卡」的隱藏玩法。新戶首三個月定存達標送10,000里,疊加信用卡開卡禮15,000里,兩個動作就能湊出香港-沖繩商務艙。關鍵在時間差:定存到期前45天就得著手換票,熱門航線釋放獎勵座位像搶演唱會門票。上次換國泰新春檔期東京機票,調好鬧鐘凌晨守在電腦前,輸入驗證碼時手都在抖。
羊毛黨最痛莫過里程過期。去年眼睜睜看著8,000亞萬里數蒸發,心在滴血。現在學乖了:在渣打APP設「里程到期提醒」,提前半年策劃兌換。哪怕換不到長途,香港-台北7,500里經濟艙也好過歸零。里程不是收藏品,是流動資產——這道理和金融市場裡的現金流管理異曲同工。
定存門檻50萬對我這種小資族太高了,有沒有低本金玩法?
求問渣打里數轉換合作航空名單!想換新航但官網找不到細則
里程估值2,400港幣/萬里的基準怎麼算的?我換日本經濟艙每里才值1.2港幣
外幣定存匯率風險這段超實用,之前只顧看利率差點踩雷
國泰獎勵位越來越難搶,博主凌晨搶票是真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