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點的維港還籠罩在薄霧裡,我繫緊鞋帶踏上青馬大橋,耳邊只剩下自己的呼吸聲和潮水拍打橋墩的節奏。十年前在渣打馬拉松抽筋跪地的狼狽還歷歷在目,如今這條賽道早已刻進肌肉記憶。2025年的賽事即將開放報名,這份攻略或許能讓你的42.195公里少些遺憾。
報名通道將在6月18日香港時間上午10點準時開啟,別被官網「先到先得」的溫和表述迷惑——去年全馬名額47分鐘搶空。建議提前登錄帳號填妥個人資料,信用卡至少預留1500港幣額度(報名費+晶片押金)。金融業同行們注意:渣打白金卡用戶有專屬提前48小時報名通道,記得翻出壓箱底的那張卡。
賽道設計暗藏玄機。西隧段坡度看似平緩,實則有連續3公里隱形上坡,建議抵達灣仔時保留30%體力。我曾在這裡犯過致命錯誤——跟著黑人選手衝刺,結果在銅鑼灣天橋小腿抽筋。更務實的策略是:前10公里配速比訓練時慢15秒,用腰包帶小包海鹽糖,過青衣大橋後每5公里含半顆。
裝備選擇關乎生死。別被櫥窗裡的花俏跑鞋誘惑,去年我用碳板鞋跑西隧濕滑路面差點摔跤。經過血淚教訓的裝備清單:1)鞋頭留有拇指寬度的舊跑鞋(新鞋易磨出水泡)2)魔術貼代替乳貼(汗濕後不易脫落)3)戴隱形眼鏡的跑者務必帶備用鏡片,海風混合汗水容易讓鏡片移位。
金融人備賽要突破思維定式。別再迷信「堆跑量」,我採用港大運動實驗室推薦的「3+1」間歇法:週二400米衝刺×10組,週四負重爬樓梯30層×3組,週日LSD只跑目標配速的80%。最驚喜的是把晨跑改到中環碼頭台階訓練,三個月後西隧上坡心率竟降低12bpm。
完賽後的黃金兩小時決定恢復速度。衝線別急著領獎牌,先花10分鐘做動態拉伸:背靠會展中心玻璃牆單腿深蹲,同時用按摩球滾壓足弓。更重要的隱藏福利在賽事包裡——渣打合作保險公司提供免費運動傷害理賠通道,記得保留晶片計時證明,韌帶損傷理賠最高可達2萬港幣。
當你咬著牙衝過維園終點線,會發現磨破的腳趾和發鹹的嘴角都在笑。這座城市用瀝青與海風鑄造的路徑,終將成為丈量生命韌性的標尺。準備好迎接屬於你的涅槃了嗎?
請問金融卡提前報名需要驗證職位嗎?還是持卡就能登記?
看到裝備清單驚醒!去年穿新鞋跑出血泡,賽後三天扶牆走路被同事笑死
博主能具體說說保險理賠要準備哪些文件?去年扭傷腳踝自費了八千多
全馬小白求問:半馬和全馬的訓練量差異大概是多少?目前月跑量80km夠嗎
中環碼頭階梯訓練的時間點有講究嗎?怕上班族晨練人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