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幫朋友睇港幣定期存款,佢成日問我點解利率差咁遠,明明都係銀行,但渣打同匯豐嘅回報可以差成個百分點。我自己喺金融圈做咗十幾年,成日幫客分析呢啲嘢,發覺好多人淨係睇表面數字,忽略咗背後嘅風險同彈性。香港嘅定期利率受聯匯制度影響好大,美金加息減息直接牽動港幣,而家通脹高企,銀行間競爭激烈,中小行為咗吸客,不時推高息優惠,但背後可能藏住啲條款陷阱。
講到比較,先睇吓主流銀行嘅情況。匯豐作為龍頭,通常利率保守啲,一年期大概2.5%左右,好處係穩定,唔使驚突然改政策,適合穩陣派。中銀香港就進取少少,近期見過2.7%,仲有啲迎新禮品送,但佢哋嘅資金門檻可能高啲,十萬蚊起跳。渣打呢排搶客搶得好勁,一年定期可以去到3.0%,不過要綁死資金,提早拎錢會收罰息,計落未必著數。仲有啲細行好似大新同東亞,成日做promotion,試過短期三個月畀到3.5%,但係限新客或者特定戶口,風險係萬一銀行出問題,存款保障上限得五十萬,揀之前真係要諗清楚自己嘅現金流同風險胃納。
點解利率差異咁大?除咗銀行規模,仲關乎資金需求同經濟環境。而家美國仲係高息周期,港幣跟住美金走,利率自然企硬,但預期下年可能減息,如果鎖死長期存款,隨時蝕時間值。我成日同客講,揀定期唔係淨係睇數字最高,要諗埋流動性:如果你短期內可能要錢周轉,寧願揀三個月或半年期,利率低少少但彈性大。仲有,留意銀行嘅隱藏費用,好似管理費或者最低存款要求,好多時宣傳寫到天花龍鳳,實際計落回報可能打折扣。
我自己嘅經驗係,而家呢個時勢,短期定期著數啲。試過幫一個客將資金分拆,一部分放渣打高息promo,另一部分擺匯豐做備用,咁樣平衡風險同回報。記住,金融市場變得好快,上個月嘅利率下個月可能唔同晒,最好定期上銀行網站或者用apps追蹤最新報價。最緊要係根據自己嘅財務目標:如果你係退休儲蓄,可以揀長啲期;如果係等買樓首期,就揀靈活嘅選項。總之,做足功課先唔會蝕底。
【評論】
利率咁低,渣打3.0%真係可靠?會唔會突然cut息㗎?
多謝分享!我正諗緊存定期,你呢篇幫我避開咗啲隱藏條款陷阱。
點解細行利率高啲?風險係咪真係大過大銀行?有冇實際案例參考?
我試過東亞promotion,三個月有3.5%,但提早拎錢罰咗成舊水,下次要學你分拆資金。
而家通脹高,定期回報追唔追到?定係轉投資其他產品好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