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不少朋友私訊,問我關於稅務規劃的事,特別是父母免稅額申請。作為一個在金融業打滾十幾年的老手,我每年幫客戶處理這些,累積了不少實戰經驗。今天就想用最白話的方式,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很多人以為申請免稅額只是填個表格那麼簡單,其實背後藏著一堆細節,處理不好可能白白損失幾萬塊。
父母免稅額是稅務優惠的一種,讓你能在申報所得稅時扣除照顧父母的費用。台灣的規定是,如果你的父母年滿60歲或身心障礙,就能申請。額度每年調整,像去年每人最高可扣12萬,但要注意,這不是自動給的,你得主動申請並證明支出。我見過太多人拖到報稅季才急急忙忙準備,結果文件不全被退件,白白浪費機會。
申請流程其實分幾個階段。第一步是收集證明文件,包括父母的戶籍謄本、醫療收據或扶養證明。記住,這些文件要正本,影本常被國稅局打槍。我建議提前三個月開始整理,尤其是醫療收據,最好按月分類裝訂。第二步是填寫申請表,現在多數人用網路報稅系統,但紙本也行。填表時最常出錯的是扶養關係欄位,如果你和兄弟姐妹共同扶養,記得協調好誰當申報人,避免重複申請惹麻煩。
省錢技巧這塊,很多人只想到免稅額本身,其實可以搭配其他策略放大效果。比方說,如果你父母有退休金或投資收入,先算清楚他們的免稅額度是否用完。沒用完的話,你能多扣一些。另一個秘訣是結合長照扣除額,父母若有失智或行動不便,醫療支出單獨申報還能再省稅。我幫過一個客戶,透過仔細規劃,一年省下近8萬稅金,關鍵就在於整合這些小細節。
深度來看,免稅額申請涉及家庭財務動態。常見錯誤像忽略通膨調整,或沒更新父母健康狀況。去年有個案例,一對夫婦因父母搬去海外養老,以為不能申請,結果錯失機會。其實只要提供當地居住證明和匯款紀錄,照樣能辦。未來趨勢上,政府可能放寬年齡限制或提高額度,但別等政策變動才行動。現在就養成習慣,每年檢視一次家庭稅務結構。
最後提醒,稅務規劃不是一次性的任務。建議找專業會計師諮詢,尤其如果家庭收入複雜。別讓懶惰或疏忽吃掉你的血汗錢。動手開始吧,每個步驟都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