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整理書櫃時,突然翻到去年幫阿媽釘得整整齊齊的白表居屋申請文件副本,紙邊都磨毛了。當時陪她跑房署、計數計到頭暈的情景又浮現眼前。2021年白表申請真係爭崩頭,成日聽到街坊話「早知早啲準備啦」。如果你正為今年或未來申請做定功課,呢份血淚經驗整合嘅懶人包,可能幫你避開我踩過嘅坑。
講到資格,唔係淨係睇入息上限咁簡單。當年我表弟份糧單望落冇超標,點知計埋公司張「酌情發放」嘅周年花紅,啪一聲過咗條線,連入閘機會都冇。仲有,好多人忽略「家庭成員」嘅定義,你以為搬出去住嘅成年仔女唔使計?房署會當佢哋係「未經審核嘅家庭成員」,照計入息資產㗎!仲有啲隱藏債務,就算係擔保人身份,都要申報,真係要逐隻字睇清楚申請指南。
記得交表前嗰個月,我同阿媽幾乎每星期去一次房署詢問處。表格填錯一格都要重新拎過,最慘係排隊排到腳軟。房署職員私下醒水:「填地址證明唔好淨係交差餉單,水電煤單疊多幾張穩陣啲。」仲有,入息證明一定要正本,銀行月結單少咗個蓋都可能被打回頭。最伏係資產申報,阿媽將幾十年前買落嘅金飾當「紀念品」冇申報,好彩被職員提點,金器無論幾舊都計資產值㗎!
2021年個死線係4月頭,但千祈唔好等到最後三日先衝去交。我親眼見最後一日有人抱住成疊文件跑到散晒,點知漏咗張已婚證明副本,即刻衝去便利店影印,返嚟已經過咗收表時間十分鐘,職員真係閂閘唔收,個男人當場喊出嚟。記住,房署收表係「過時不候」,寧願早三日交,好過搏最後一刻。
抽中唔係終點,而係另一場硬仗嘅開始。我陪阿媽去睇示範單位,帶定軟尺同小本本記低實用尺寸。房署啲圖則信七成好啦,親身度先知衣櫃可能頂住廁所門。揀樓次序好關鍵,頭籌當然揀高層開揚單位,但如果排到中間,就要諗定幾手準備:邊座嘅垃圾房位置避無可避?邊個座向夏天會西斜變焗爐?呢啲細節,街坊群組嘅用家分享最真實。
成個過程最大感受係:政府啲指引永遠寫得「啱啱好」,實戰先知魔鬼在細節。好似「家庭入息」計法,花紅、雙糧、甚至係freelance收入點拆法,問十個職員可能有三個版本。最穩陣係自己計完,再拎去房署counter覆核一次。仲有,醫療證明、特殊情況聲明書呢類附加文件,寧願多交好過漏交,批唔批係後話,但缺件就一定冇得傾。
上個月喺屋邨茶餐廳撞返當日排我前面交表嘅陳師奶,佢抽中沙田區單位,裝修緊。佢笑住話:「由填表到收匙,成個過程似考咗十次會考咁滄桑。」但望住佢手機相簿裏面個新廚房,個笑容又真係好滿足。居屋夢,係用無數張表格、無數次奔波同無盡嘅等待堆砌出來嘅。準備定個文件匣,收埋啲耐性,祝你好運。
想問單身申請係咪真係難抽好多?見親個個都話陪跑
資產計到好盡!阿爸有份幾十年前買嘅儲蓄保險到期,使唔使當現金價值申報?
求救!我係公屋戶主個女,但已婚搬咗出去,仲可唔可以用白表以核心家庭申請?定係要當兩個家庭計?
睇完先知連擔保人債務都要報!咁如果幫兄弟做咗樓宇按揭擔保,係咪要計埋條數入負債?
有冇人試過交表後補文件?房署職員話ok,但我驚影響抽籤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