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日日都要過紅隧返工的金融從業員,我對隧道收費嘅變化簡直熟到骨子裡。記得初入行嗰陣,成日為咗慳幾蚊而諗爆頭,結果試過喺塞車高峰期困足成粒鐘,油錢仲蝕突咗。紅隧嘅收費系統,表面睇簡單,但背後牽涉嘅成本效益同生活智慧,真係值得深究。尤其係而家通脹高企,慳到嘅每一蚊,都可能變成未來投資嘅本錢。
先講紅隧嘅基本收費結構。私家車平日單程收$25,假日就$20,相比西隧嘅$75同東隧嘅$30-$35,紅隧確實係最平嘅選擇。但係,平唔代表著數——塞車問題嚴重到爆,尤其係朝早8點至9點同黃昏6點至7點,車龍可以排到幾公里長。我試過計過數,如果塞車超過15分鐘,油錢同時間成本加埋,隨時蝕過$30,仲未計精神壓力。所以,單睇收費數字好易中伏,要連埋實際路況一齊諗。
點樣慳錢?最實際嘅一招係用電子收費系統,好似Autotoll咁。登記做會員,每次過隧道有$2-$3折扣,仲可以避開排隊找錢嘅時間。我習慣每個月檢視一次帳單,發現咁樣一年慳到近$800,夠買張高鐵飛返大陸玩轉。另外,時間管理好關鍵:避開高峰時段,改喺朝早7點前或夜晚8點後過海,塞車風險大減。有次我轉咗彈性工時,提早半粒鐘出門,結果每月慳返成$500油錢,仲多咗時間陪屋企人。
金融角度嚟講,慳到嘅錢唔好嘥喺日常使費度。假設你每日過兩次隧道,用電子支付避高峰,一個月慳$200。一年就$2400,放落高息儲蓄戶口或者ETF投資,複利滾存十年,隨時變多幾萬蚊退休金。記住,隧道費係固定開支,但慳錢策略可以轉化成被動收入。仲有,考慮下替代路線:如果目的地近地鐵站,搭巴士可能平過揸車,尤其係而家巴士公司推月票優惠,計落成本仲抵。
最後,分享個真人真事:我有個客係小生意老闆,成日要過海見客。佢將慳隧道錢嘅策略融入公司預算,改用電子支付加彈性時間,一年慳咗過萬蚊,仲將筆錢投資落廣告度,生意額升咗兩成。呢啲唔係乜嘢大道理,而係生活經驗累積出嚟嘅智慧。記住,慳錢唔係縮骨,係精明理財嘅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