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滑手機時收到香港老友的訊息:「幫手睇下倫敦Zone 2兩房單位,最好近地鐵。」這才驚覺原來不少港人對英國樓市躍躍欲試,卻在資訊迷宮裡打轉。十年前初到曼城租屋時,我也在十幾個地產網之間暈頭轉向,繳過冤枉押金、遇過虛假房源。如今每逢親友諮詢,總先丟出這份壓箱底清單——不是教科書式的平台羅列,而是血淚驗證過的生存指南。
當你打開號稱全英最大的Rightmove,首頁推薦的「超值筍盤」未必是驚喜。記得2017年在利物浦看中一間維多利亞式排屋,圖片裡橡木地板光可鑑人,現場卻是霉斑爬滿牆角。後來學乖了,重點看三處:中介公司是否老牌(頁面底部有註冊編號)、圖片有無虛擬傢俬標註、以及歷史價格曲線是否突然暴跌。這平台真正價值在「Sold Prices」功能,輸入郵編就能看見半徑一公里內真實成交價,議價時直接甩數據給中介,比什麼砍價技巧都管用。
數據控會沉迷Zoopla的「Area Insights」無法自拔。去年幫客戶在伯明翰尋投資盤,調出B15郵區的租售比變化圖:學生公寓回報率竟從2019年的7.2%跌至5.8%,而翻新過的二戰老工廠LOFT卻逆勢上揚。更隱藏功能是「Property Calculator」,輸入屋齡與地段自動生成裝修預算表。有次發現報價單裡水電改造費虛高30%,當場揭穿承包商漲紅的臉。
鮮少人知OnTheMarket的「48小時獨家期」潛規則。某週五傍晚發現里茲河畔盤源,聯繫中介得知週一才公開上架。立刻開車兩小時殺去現場,用「即日付訂金」換來優先議價權。這裡的中介常手握即將釋出的「暗盤」,註冊帳號時記得勾選「接受未上市房源提醒」——我的切爾西河景公寓就是這樣搶來的。
若目標鎖定騎士橋或肯辛頓豪宅,PrimeLocation的篩選器要玩到極致。某客戶指定要帶防彈玻璃的書房,用「特殊設施」欄位勾選「安全屋」竟真跳出三筆匹配。其「Lifestyle Search」更妙,輸入高爾夫/馬術/遊艇關鍵詞,直接過濾出配套社區。曾幫富豪找到薩里郡帶私人跑馬道的莊園,中介笑說這功能十年來只用過四次。
新銳平台Boomin最得年輕買家歡心。去年幫首次購屋的留學生用「Video Tour」功能遠端驗房,發現主臥牆面有不明裂痕,即時要求結構報告避開陷阱。其「Chain-Free」專區根本是換樓客救星,省去鏈式交易崩盤風險。最驚喜是「Move Now」按鈕,點擊後三小時就有專業打包團隊上門報價,比傳統搬家公司省40%費用。
凌晨三點終於把平台對比表傳給老友,附上備註:「Rightmove查成交底價,Zoopla算投資回報,搶暗盤蹲OnTheMarket,豪宅鎖定PrimeLocation,省事用Boomin一條龍。別信標價,記得查土地登記局的Title Register,£3就能看到產權負債。」窗外的倫敦天際線漸亮,突然想起當年那個在陰雨裡奔波看房的自己。樓市叢林裡,選對地圖的人總少摔幾跤。
睇完即刻開Zoopla查Canary Wharf租金走勢,點解顯示2023年跌咗但今年又反彈?係咪有滯後數據?
Boomin個「Chain-Free」專區係咪真係可靠?上次朋友用到中途賣家突然加價
漏咗講Purplebricks呢類自助放盤平台?見好多業主自己掛盤平傳統中介成1%
海外買家係咪全部平台都要英國電話註冊?有冇辦法用香港手機搞掂驗證
文中提到£3查Title Register,但律師話基本搜尋免費?到底邊個準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