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翻開報紙,又看到「房價再創新高」的頭條,咖啡杯停在半空。隔壁陳太太昨晚還在電梯裡嘆氣,說兒子想成家,但新北的預售屋頭期款像天文數字。這畫面,相信你我都太熟悉。2024年的「居屋」計畫,對許多普通家庭而言,那扇門似乎透進了光。但資格怎麼審?流程怎麼跑?陷阱在哪?這篇不是冷冰冰的條文複製,是揉碎了政策,拌進真實生活經驗的攻略。
核心門檻:誰有資格伸手推開那扇門? 關鍵在「家底」。政府畫了一條收入線:家庭全年總收入,扣除法定免稅額後,不能超過「中央主管機關」最新公告的中低收入戶標準一點五倍。2024年,這條線大約落在台幣148萬元。聽起來不少?但若你是雙薪家庭養兩個孩子,加上年邁父母同住,這數字其實緊繃。單身貴族更嚴格,年齡得滿35歲,且收入線壓得更低(約台幣74萬元)。記住,這收入是「家庭總歸戶」,你、配偶、同戶籍的直系親屬,甚至未分家的兄弟姊妹,只要戶籍綁在一起,收入全得算進來!曾有位工程師朋友,因戶籍裡有高薪弟弟,硬生生被刷掉,悔不當初。
資產關卡:別讓存款和土地絆倒你。 收入過了,資產是下一關。審查基準日(通常是申請截止日)前兩年內,家庭成員名下:不能擁有都會區的住宅(繼承共有持分小於40坪且未辦保存登記的老宅可能有例外,但得拚解釋);土地、房屋評定現值總額不能超過新台幣876萬元;存款、股票、基金、汽車(需計入折舊現值)等動產,全家加總不能超過新台幣396萬元。這裡藏著魔鬼細節:你三年前贈與給成年子女的定存?抱歉,若還在兩年追溯期內,可能被「視為」你的資產!務必找專業人士精算,別因長輩好意贈與的嫁妝,卡死自己的機會。
誰能插隊?隱藏版的快速通關。 政府留了幾扇偏門給真正弱勢者: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育有六歲以下孩童的三寶家庭、年滿六十五歲的無自有住宅長者,還有原住民朋友,通常能跳過抽籤,進入「優先戶」序列。這不是特權,是生存需求。另外,若家庭成員有重大傷病或身心障礙,備齊證明文件(如重度身心障礙手冊正反面影本),在資格審查時務必主動提出,審議委員手上有些許彈性空間。曾聽聞一位獨力撫養自閉症兒子的單親媽媽,因社工協助備齊醫療評估與早療證明,最終擠進優先名單。
錢關實戰:頭期款不是唯一難題。 假設你幸運中籤,選中一戶總價800萬的居屋。別高興太早,銀行對居屋貸款成數通常抓七成左右(視個人信用浮動),等於你得自備240萬現金。這還沒算契稅、代書費、火險地震險等雜支(粗抓15-20萬跑不掉)。更現實的是,銀行核貸看「收支比」:每月房貸還款金額(本金+利息),不能超過你家庭月收入的三分之一。若你月收10萬,每月房貸最多扛3萬3。試算一下:貸款560萬、利率2%、分30年還,月繳約2萬1,看似輕鬆?別忘了,銀行會用「本金平均攤還」的較高初期金額計算,且會預扣你信貸、車貸等其他負債。建議中籤後,立刻拿「購買資格證明」找兩家以上銀行做「預先核貸」,避免簽約後發現錢不夠的噩夢。
申請流程避雷:文件少一張,努力全泡湯。 關鍵日程記牢:2024年預計三月底到五月中開放申請(確切日期以內政部公告為準)。文件不是線上填填就好!需備齊:全戶戶籍謄本(記事不能省)、全戶財產清單與稅籍資料(國稅局申請)、所有成員的前一年度「所得清單」、優先戶證明文件(如低收卡影本)。強烈建議跑一趟國稅局,一次調齊「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與「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這兩份是審查鐵證。影印時,「每一頁」都要蓋上與正本相符的章,並簽名(別偷懶只蓋首頁)。我曾看過有人因配偶的薪資扣繳憑單漏了影印背面,被認定文件不全直接淘汰,三個月準備付諸流水。
中籤後才是戰場:選屋如棋,落子無悔。 抽中只是入場券。選屋順序按籤號,好地段、好樓層人人搶。別被興奮沖昏頭!務必實地勘查:上午看日照,下午看西曬,雨天看滲水。留意周邊嫌惡設施(變電所、殯儀館方向),並上網查該建商過去五年推案的客訴紀錄(如漏水保固糾紛)。簽約時,死磕「保固條款」:結構保固幾年?防水保固範圍?設備品牌型號是否寫進合約?別信口頭承諾。一位住桃園的朋友,交屋後發現浴室防水沒做好,建商拖過保固期才處理,最後自掏腰包十幾萬重做。
居屋不是華麗別墅,它樸素、實用,帶著政府補貼的印記。它解決的是「有瓦遮頭」的基本需求,不是投資致富的跳板。十年內想轉售?限制重重,價格也難飆漲。但當你看著孩子終於能在自己的房間塗鴉,父母不再擔心晚年搬遷,那份踏實感,遠比帳面增值更真實。申請居屋像一場漫長跋涉,資格是起點,財力是耐力,選屋是眼力。做足功課,才能讓這把安居的鑰匙,穩穩落進掌心。
泡杯烏龍茶,靜下心,把該備的文件攤開。屬於你的門,或許就在下一季開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