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同幾個老友喺茶餐廳吹水,阿明突然講起佢公司副總上個月心臟病發入院,手術費埋單成四十幾萬。成枱人即刻靜晒,個個低頭撈住碗內嘅沙嗲牛肉麵,筷子頭都快篤穿碗底。我諗起自己份醫療保仲係五年前公司集體買嘅基本plan,萬一真係要住私家醫院,恐怕連普通房都未必夠cover。
返到屋企即刻刨資料,先發現香港嘅自願醫保原來已經進化到咁多玩法。尤其係AIA嗰幾款靈活計劃,根本唔係傳統「一份保單包全家」嘅概念。佢可以自己揀墊底費——由萬五到十萬都有,越高墊底費保費就越平,好似買車保咁樣自己計條數。最緊要係啲附加保障任砌,普通門診同物理治療呢啲基本嘢唔在講,連中醫針灸同精神科治療都可以加落去,真係切到好貼身。
我記得上年腰痛去睇脊醫,十次療程就嘥咗成個月糧。而家睇返AIA嗰份「智選康健」計劃,原來加百幾蚊個月就有每年$8000脊醫津貼。早知就唔使捱到頸梗腰硬先扑槌啦——香港人最叻就係「未雨綢繆講就兇狠,真係落雨就成身濕晒」。
最驚喜係發現自願醫保嘅「保證續保」條款。舊時啲醫療保最怕就係claim過大病,第二年即刻加你保費或者直接cut單。而家就算不幸中咗癌症,只要繼續交保費,保險公司焗住要同你續約。呢點對中年危機緊嘅我嚟講,簡直好似買咗張長期飯票咁安心。
不過揀計劃真係要落手落腳計清楚。我拎住AIA份產品概要對住自己份體檢報告慢慢啄:家族有糖尿史就加強咗危疾保障;成日對電腦就加多咗眼科檢查;甚至連將來想喺養和生仔嘅分娩賠償都預留咗quota。揀保險其實同去茶餐廳叫餸冇分別——有人淨係要碟乾炒牛河醫肚就算,但想食得好啲,咪自己加多杯凍檸茶同奶油多囉。
搞咗成個周末,終於將份基本住院plan砌成專屬我嘅「健康組合餐」。簽完最後份文件嗰刻,望住窗外面維港夜景,突然諗通咗件事:買保險唔係同命運對賭,而係畀自己多個選擇權。當不幸要入醫院時,至少可以揀間望到海景嘅房,而唔係逼喺公立醫院走廊等吊鹽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