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推著購物車穿梭在百佳超市貨架間,總想著能不能再省點錢。直到有次結帳時,後面排隊的阿姨興奮地展示手機螢幕:「睇下!用BOC Pay又減咗五十蚊!」當時我拎著滿滿兩袋戰利品,卻錯過這個秘密優惠,心痛的感覺比忘記帶會員卡更深刻。
從那天起,我花三星期實測BOC Pay在百佳的全套玩法。原來中銀香港這套支付系統,早已和香港人最愛的超市深度綁定。不同於普通電子錢包,它藏著三重隱藏福利:新客首刷立減$50、指定週三滿$300減$50、綁定中銀信用卡再享額外95折。最絕的是連買餸車裡不起眼的維達紙巾,用特定連結跳轉支付竟能觸發買二送一。
上個月在黃埔分店的實戰讓我徹底服氣。傍晚六點衝進生鮮區搶特價牛排,結帳時打開BOC Pay掃碼支付。機器「嘀」聲響起的瞬間,螢幕跳出雙重驚喜:週三滿減自動扣$50,綁定的中銀雙幣卡同步觸發3%回贈。原本$368的牛肉海鮮組合,實付$310還賺到$9.3信用卡積分,夠換兩支牙刷。
但要解鎖這些優惠,需要掌握三個黃金法則。首先是支付路線圖:必須在APP首頁點擊「百佳專區」入口,若直接掃店內收款碼只能觸發基礎折扣。其次是時間陷阱,週三滿減券要在上午十點開搶,有次我十點零三分登入,當日配額已顯示「已派罄」。最關鍵是疊加藝術,把新客禮遇、信用卡優惠和限時閃購組合使用。就像上週我買$500日用品,先用新帳號減$50,疊加週三滿減再扣$50,最後用早前囤的電子禮券支付尾款,實付金額比標價少38%。
現在我的冰箱貼著自製優惠日曆:週一蹲點更新百佳電子券,週三搶滿減名額,週五鎖定信用卡加倍積分日。有次在油麻地分店遇見迷茫的年輕夫婦,看著他們購物車裡的全價嬰兒奶粉,忍不住上前分享BOC Pay的隱藏攻略。兩週後竟收到他們手寫的感謝卡,說每月尿布開支省下$600。原來省錢的快樂,真的會傳染。
當電子支付變成省錢戰場,那些藏在APP角落的優惠按鈕,就是現代主婦的祕密武器。下次在百佳看到有人對著手機螢幕會心一笑,別懷疑——她可能剛用半價買到北海道牛奶。
請問新客優惠係咪要開通中銀戶口先用到?我用其他銀行卡綁BOC Pay都得唔得?
上星期三跟住攻略十點準時入APP,但個滿減券掣係灰色點唔到,係咪要更新版本?
早排用BOC Pay掃碼買滿$300冇自動減$50,打去客服先知原來要喺「優惠專頁」入面啟動券先得
發現用BOC Pay買百佳自家品牌仲抵,尋日用$78買到原價$138嘅洗衣珠組合,慳得過電器鋪大減價
有冇人試過買超市禮券再疊加優惠?見官網賣$500電子券只收$480,諗緊可唔可以再扣支付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