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打開錢包,看到那張藍色的Citi Rewards Mastercard,我就忍不住想起去年和家人去東京旅行的那段時光。機票和住宿幾乎全用積分兌換,省下近兩萬台幣。這張卡在台灣市場不算最熱門,但它隱藏的潛力,卻讓我在日常購物中累積驚人回饋。很多朋友問我怎麼做到的,其實關鍵不是拼命刷卡,而是學會精打細算地玩轉積分系統。
先從購物積分談起。Citi Rewards Mastercard的基礎回饋是每消費25元台幣賺1點積分,聽起來普通,但魔鬼藏在細節裡。像在PChome或Momo這類電商平台消費,常有3倍積分活動,我常趁著雙11或周年慶下手,買家電或日用品,點數滾雪球般累積。更妙的是,它不分類別,超市、加油站、餐廳都算,不像其他卡有限制。記得有次在Costco買了整年生活用品,刷這張卡,點數直接衝破五千點。重點是,積分不設上限,也沒有期限,讓我安心慢慢累積。
旅行獎勵才是這張卡的殺手鐧。積分兌換機票或酒店時,價值能翻倍。舉例來說,10,000點積分在Citi的旅遊平台能換約1,000台幣的抵用金,但如果直接兌換亞洲萬里通或長榮航空哩程,轉換比率更划算,我曾用20,000點換到台北飛曼谷的經濟艙來回票,市值超過八千元。秘訣在於避開高峰期兌換,並搭配銀行限時優惠。去年聖誕節前,Citi推出雙倍哩程活動,我提前鎖定機位,全家四口去北海道滑雪,省下的錢足夠多玩兩天。
當然,要最大化福利,得避開陷阱。積分價值會通貨膨脹,Citi偶爾調整兌換表,我養成習慣每季檢視一次。還有,別忽略附帶的旅行保險,像海外醫療和行李延誤保障,上次在東京班機延誤,理賠了五千台幣住宿費。這些小細節加起來,讓卡片不只是支付工具,而是旅行夥伴。
最後分享我的實戰策略:每月設定消費預算,集中刷高回饋類別,並用Citi App追蹤點數變化。累積到一定量就兌換,避免積分貶值。這張卡適合常購物又愛旅行的人,只要耐心規劃,它就能變成你的小金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