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錢包時,發現那張藍色的Citi First信用卡已經陪我走過三年。說真的,當初申請它純粹是被「高額返現」和「無年費」的廣告吸引,但用下來才體會到,這張卡不只省錢,還改變了我的消費習慣。記得第一次在超市刷它時,結帳看到返現直接回饋到帳戶,那種驚喜感像撿到寶一樣。
這張卡的核心賣點是返現機制,設計得挺聰明。在特定類別如超市、加油站和線上購物,返現率高達5%,其他消費則是1%。聽起來簡單,但魔鬼藏在細節裡。舉例來說,每個月返現上限是5000台幣,超過就降回基本率。去年聖誕季,我狂買禮物差點超額,幸好及時調整策略,把大筆開銷分到不同月份。這種玩法需要點規劃,否則返現優惠就浪費了。
無年費這點更值得大書特書。市面上很多高返現卡都收年費,動輒兩三千,Citi First卻完全免掉。這不是小恩惠,長期下來省下的錢夠買張機票。我比較過幾張熱門卡,像某些銀行標榜高回饋,但年費一扣,淨利潤反而不如這張。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卡對信用分數要求較高,申請時得證明穩定收入,否則容易被拒。
深度聊返現策略吧。很多人以為刷越多賺越多,其實不然。Citi First的返現集中在日常生活類,如果你常跑餐廳或旅遊,它就不划算了。我建議搭配其他卡使用:超市採購和加油用Citi First賺5%返現,娛樂消費換別張卡。這樣組合下來,每月能多撈回一兩千塊。更關鍵的是,返現直接折抵帳單,不像點數得累積兌換,省去不少麻煩。
不過,優惠背後有陷阱要注意。返現規則常變動,去年就調整過線上購物類別,把某些電商排除在外。我中招過一次,以為刷蝦皮有5%回饋,結果只拿到1%。建議定期查官網公告,別像我傻傻被坑。另外,無年費不表示零成本——遲繳帳單的利息高達15%,比一般卡還狠。養成設定自動扣款習慣,才不會因小失大。
整體來說,Citi First適合精打細算的族群。如果你月消費在兩萬以內,又能聚焦超市和加油,這張卡的回饋率很甜。但若是大額消費者或信用紀錄短淺,可能得三思。我的心得是:信用卡是工具,用對地方就像理財助手,用錯就成債務陷阱。三年來,它幫我存下旅費,也教會我量入為出。
返現5%真的無陷阱嗎?我上月在百貨公司刷,系統只算1%,客服說服飾類不屬高返現類別,規則好模糊啊!
分享類似經驗:我用這張卡三年了,返現累積快三萬,但最近發現海外交易手續費變高,大家有注意嗎?
申請時信用分數要多少才過?我月收五萬被拒兩次,超挫折,求攻略。
無年費是很讚,但比較其他免年費卡如XX銀行,Citi First的海外回饋偏低,常出國的人可能不划算。
返現上限5000台幣包括所有消費嗎?還是只限高返現類別?怕超額白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