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在便利店排隊,前面穿西裝的男士用手機付款,收銀機「嘟」一聲就完成。輪到我時掏出CX卡結帳,店員笑著提醒:「今日用呢張卡買飲品有雙倍積分喎。」這種細碎卻真實的優惠,正是我三年來錢包裡總留著這張塑膠卡片的原因。
老實說,最初申請只為換張機票。直到某次旅行行李延誤,CX卡附帶的旅遊保險直接賠了八百多塊的急用衣物費,我才認真研究這張藍色卡片背後的門道。原來真正的價值從來不在機場貴賓室的光鮮亮麗,而是藏在超市找數、油站入油、甚至半夜叫外賣的日常縫隙裡。
上個月水電費帳單暴漲,順手用CX卡繳款竟賺到4%回贈。更意外的是上週冷氣機罷工,維修師傅拆開機器瞬間皺眉:「壓縮機壞了,至少五千。」突然想起信用卡附帶的家電保障,一通電話省下三分之二費用。這些實實在在的防護網,比什麼飛行里數更讓我心安。
常看理財論壇批評回贈率數字遊戲,但真正的生活經濟學在細節處發酵。像自動將零頭積分轉成超市現金券,或在藥房買嬰兒奶粉觸發額外獎賞。這些機制不張揚,卻在物價飛漲的時代,默默把消費痕跡釀成甜頭。某個週末發現卡內累積的禮券夠換三杯精品咖啡,忽然有種被體貼的暖意。
當然世上沒有免費午餐。我始終設定自動全額還款,避開循環利息的黑洞。也學乖了不為賺迎新禮硬開新卡,畢竟信用評分比短期利益珍貴得多。這張卡的妙處在於——當你忘記追逐優惠時,那些小確幸反而會自己找上門。
今早經過地產舖,櫥窗裡樓價標牌令人窒息。轉身走進街市買菜,用CX卡結帳時「嗶」聲輕響,手機即時彈出通知:「本次消費獲12分,可折抵下筆交易3.2元。」忽然領悟:所謂理想生活,未必是追逐遠方的星辰,而是學會在柴米油鹽裡,把每個平凡日子擦出微光。
想問海外網購手續費點計?成日喺日本網站買野驚中伏
文中講嘅家電保障係咪包舊樓冷氣?我部窗口機成廿年機齡
回贈比例幾吸引,但小商戶用TapGo會唔會食唔到優惠?
早兩個月申請被拒,話信用記錄太短,有冇方法補救?
比較緊CX同AE藍卡,邊張幫交稅著數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