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年夏天在淺水灣,泳衣邊緣總會勒出幾道尷尬的紅痕,朋友笑說像穿了隱形背帶。就是那一刻,我盯著更衣室鏡子裡毛茸茸的邊界線,下定決心要和體毛長期抗爭。試過蜜蠟撕扯的痛楚,也受夠刮刀留下的暗沉顆粒,直到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瞥見dermes的燈箱廣告,那句「真正醫學持久脫毛」像鉤子一樣抓住了我。
踏進dermes香港分店,沒有預想中醫美診所的消毒水味,倒像進了精品酒店。顧問Vivian沒急著推銷,反而拿著毛囊檢測儀對準我腋下:「妳看,毛髮粗硬但毛囊周圍色素沉積不算深,用我們的HPD雙波技術最適合。」她解釋得透徹,那種波長808nm的雷射光如何像智能導彈,精準鎖定黑色素卻避開表皮,聽完我腦中浮現科幻片裡的光束追蹤畫面。
第一次躺上處理台,美容師遞來壓力球笑道:「緊張就捏它,但多數客人說像被橡皮筋輕彈。」冰涼凝膠觸膚瞬間,機器發出「嗶」聲伴隨輕微刺熱——確實比蜜蠟溫柔太多。十二分鐘完成腋下,起身時只見細毛焦化成灰白色粉粒,美容師用紗布輕輕一擦就剝落,皮膚摸起來竟有種拋光後的細滑感。
真正讓我驚豔的是第三次療程後。向來毛髮生長飛快的腋下,竟整整三週只冒出幾根細絨毛,像初春草地剛探頭的嫩芽。以前刮毛留下的「黑頭兵」也淡化成淺褐色小點。到第六次時,小腿皮膚在陽光下透出均勻光澤,穿絲襪不再勾絲的暢快感,讓我衝動買了條開衩長裙。
過程中發現dermes的魔鬼細節。有次美容師操作到膝蓋後方時突然停手:「妳這部位微血管特別淺,我調低20%能量。」後來才知他們分區採用不同參數,難怪從未灼傷。另次療程後我趕著赴約,顧問追到電梯口塞來冰敷包:「今天太陽毒,敷著防敏感。」這種把客人皮膚當自己皮膚照顧的細膩,比儀器更讓人安心。
十二次療程橫跨四季,現在連毛囊檢測儀都找不到活躍毛根。有回健身教練盯著我手臂驚呼:「妳去做陶瓷磨皮了?」其實只是沒了毛髮遮擋,皮膚本身的光澤透出來而已。算算這些年省下的除毛膏、剃刀和抑毛精華,早超過當初的套餐費,更別提每天早晨省下的十分鐘——夠我多煎顆太陽蛋了。
若真要挑剔,大概是預約熱門時段得提前兩週。但當我看見美容師從不趕時間,每道程序都做足冷敷舒緩,寧可等也值得。記得簽約時顧問說:「買八次就夠」而非硬推高價套餐,這份誠意讓我後來連比基尼線也交給他們。某次更衣時聽見隔壁客人說:「這效果比我東京做的還徹底。」心裡暗笑,原來香港隱藏版實力派在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