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环天桥望着车流发呆时,手机震了震,银行短信跳出来:\我对着屏幕苦笑了一下——半年前,这张卡差点因为DRP(债务重组计划)被强制注销。很多人以为背著DRP就和信用卡绝缘了,其实我经手过的案例里,有人三年内从零额度逆袭到金卡,关键在那些银行不会明说的缝隙生存术。
记得第一次帮陈太整理DRP申请材料,她递来的文件散著咖啡渍,最新税单还压在孩子钢琴谱下面。银行专员只看了一眼就推回来说\阿明急著解释那是生意周转,我按住他递上另一份文件:\经理敲键盘的手突然停了。在债务重组框架里,配偶资产是破局的隐藏筹码,但九成申请者根本不懂展示。
被拒后翻盘需要点街头智慧。试过带客户走进铜锣湾某银行分行,特意选周二下午三点——这个时段分行经理最清闲。聊到一半\专员愣住后真的给了明确数字。
最近帮一个刚解除DRP的年轻人办卡,在职业栏玩了个花招。他实际是Freelance摄影师,但填了\这种擦边球需要心理素质,但效果奇佳——公益属性职业的核卡率比自由业高四成。说到底,银行风控是机器也是人心,而人心总对教育工作者多份信任。
凌晨两点在油麻地茶餐厅,听刚拿到白金卡的阿森吐真言:\他按我教的,用三行字解释五年前破产原因:\没有卖惨,只陈述事实。核卡经理在拒签单上补了备注,批了基础额度。人性化漏洞永远存在,关键要找到那个让审批者愿意冒险的故事支点。走出茶餐厅时他忽然问:\我笑著没回答,霓虹灯在他新卡面上折射出流动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