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夏天,我和幾個老友計畫了一趟縱走中央山脈的行程。那時我背著用了五年的舊背包,才走半天就肩膀痠痛、背部濕透,簡直像在扛沙包。回程後,我狠下心研究戶外裝備,這才發現Gregory背囊在探險圈的口碑不是蓋的——它不只是個背包,更像個可靠的老夥伴,陪你征服荒野。
Gregory這個品牌,源自1977年美國加州,創辦人Wayne Gregory是個狂熱登山家。他親手縫製出第一款背囊,解決了當時背包常見的負重不均問題。如今,全球探險者都認可它的品質,從喜馬拉雅基地營到亞馬遜雨林,處處可見它的蹤影。品牌核心在於「人體工學優先」,每一款設計都經過實地測試,確保背負時重量分散到髖骨,而非壓在肩上。這點在長途跋涉中至關重要,畢竟野外可沒地方讓你喊累。
談到Gregory背囊的靈魂,不得不提AIRLIFT背負系統。它用高彈性網布和鋁合金支架,打造出一個「懸浮」結構,背起來透氣又穩固。我試過在潮濕的阿里山步道上背著它,汗水不會積在背部,反而像有個小風扇在吹。材料選用高密度尼龍和防潑水塗層,就算暴雨突襲,裝備也能保持乾爽。更棒的是細節:側邊彈性網袋塞得下水壺或地圖,頂蓋暗袋藏著急救包,連腰帶都設計了拉鍊口袋,放手機或零食隨手可得。這種貼心,讓探險從苦差事變享受。
推薦幾款我親身驗證過的型號吧。如果你計畫多日縱走,像玉山或能高安東軍這類路線,Gregory Baltoro系列是首選。它的65-75升容量裝得下帳篷、睡袋和炊具,背負系統能扛20公斤以上,我帶它走過嘉明湖五天四夜,全程零不適。週末輕旅行呢?試試Paragon 58升,重量輕卻不失支撐力,適合陽明山或合歡山這種中級路線。至於一日郊山健行,Jade 28或Maya 22就夠用了,它們的流線設計不卡樹枝,腰帶還能拆卸當腰包,靈活得很。挑選時記得量背長——Gregory提供多種尺寸,別像我當初買錯號,白折騰一趟。
上個月,我帶著新入手的Baltoro 70去探勘太魯閣錐麓古道。那天午後突然暴雨,路徑泥濘不堪,背包卻穩如泰山。雨水順著防潑塗層滑落,內層裝備滴水未進;背負系統分散重量,我還能小跑步過塌方區。事後清理時,發現它只有幾處刮痕,尼龍面料毫髮無傷。這種耐用度,讓我想起老一輩登山家說的:「好背包是第二條命。」Gregory不只賣產品,更賣一份安心——荒野中,它總能讓你專注於眼前風景,而非肩上負擔。
Gregory的價格偏中高,但耐用度值得投資嗎?我的舊背包才用兩年就開線了
剛入門登山,預算有限,Paragon 58和Baltoro哪款更適合新手?怕買錯浪費錢。
我用Jade系列走過雪山東峰,腰帶口袋超實用!但透氣網布用久會鬆弛,有保養秘訣嗎?
文章提到防潑水塗層,請問在颱風等級暴雨下,真的能撐住嗎?我在蘭嶼遇過狂風雨,裝備全濕。
感謝推薦!上週帶Baltoro去奇萊南華,背負系統超神,連我這腰傷老骨頭都沒痠痛。但容量太大,打包時常塞不滿,有技巧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