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銅鑼灣街頭掛滿了紅彤彤的燈籠,利是封堆滿藥房貨架,空氣裡都是節慶的躁動。往年這個時候,我總要提前跑好幾趟銀行,排長龍換簇新的「青蟹」紙幣,再小心翼翼塞進利是封,生怕摺了角。派給同事、親戚小孩時場面溫馨,但背後準備的功夫,只有自己知曉那份折騰。直到今年試用了PayMe的「派利是」功能,才發現原來送祝福可以如此輕盈。
那天在觀塘APM,遠遠看見隔了兩代的姑婆顫巍巍走來,手已伸進背包掏紅封套,她卻笑著晃了晃手機:「後生仔,我識用PayMe收利是㗎!」當下掃描她展示的二維碼,輸入吉祥金額「$168」,點擊「恭喜發財」的動畫特效,整個過程不到十秒。姑婆手機立刻響起清脆錢幣聲,她盯著螢幕上跳躍的金元寶笑逐顏開。那份即時的喜悅,遠比塞紙幣更有溫度——原來科技真的能承載人情。
傳統利是的浪漫在於實體觸感,但尷尬場景也不少。試過在擠迫的港鐵站遇見上司,慌忙翻找背包時紅封套被文件夾壓得皺巴巴;更怕遇上剛滿月的嬰孩,塞進他肉嘟嘟掌心時利是險些掉落。電子利是卻像個體貼管家,替我化解這些窘境。即使對方沒PayMe帳戶,也能透過短信連結收款,過期未領會自動退回。年初三約舊同學飲茶,五個家庭十幾個小孩,手機點幾下就完成任務,省下在混亂茶樓裡逐個翻名單的狼狽。
有人說電子支付少了年味,我倒覺得它延伸了儀式感。PayMe利是介面特意設計成燙金浮雕質感,配上舞獅動畫與爆竹音效,長輩們收到時總要反覆點開特效觀賞。更重要是那份從容——除夕夜陪母親逛花市,她突然想起漏了給大廈清潔阿姐備利是。霓虹燈影下,母親戴著老花鏡學我操作,親手輸入「$100」時還嘟囔:「阿姐個仔讀大學需要錢,我加多兩百蚊啦。」指尖輕觸,心意已越過喧囂人潮直達對方錢包。
當然,握著嶄新鈔票的厚實感無可取代。但當看見姑婆在家族群組炫耀她「電子利是戰績」,當清潔阿姐傳來語音連聲道謝說「即時過數好方便交租」,我忽然理解科技的本質是服務人情。那些曾耗費我們數小時排隊換鈔、寫名、分裝的儀式,如今濃縮成指尖幾下輕點,省下的時間與心力,恰好讓我們更專注於眼前人的笑容。
時代推著紅包從絨布袋走向數位流動,不變的是裡面包裹的牽掛。下次拜年,不妨試著舉起手機對長輩笑說:「阿婆,我send個大利是過你賀年啦!」或許會看見他們眼中,傳統與新潮碰撞出的驚喜火花。
想問吓係咪一定要綁定信用卡?用銀行戶口過數可唔可以派利是?手續費點計?
睇完真係心郁郁想教識阿媽用!但佢成日話驚撳錯掣,有冇簡易教學圖可以share?
今年用PayMe派利是慳返成朝時間,不過細路仔收到冇實體封好似有啲失落,大家會加個空利是封俾佢哋應節嗎?
最感動係講中「即時過數好方便交租」呢點,科技幫到真正有需要嘅人先最有意義。
其實仲有樣好:往年收回嘅利是錢總有幾張神秘污漬或寫錯名,電子利是乾乾淨淨仲自動入帳,完美解決強迫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