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住張八達通卡喺閘機前輕輕一「嘟」,地鐵閘門應聲彈開,連揾零錢嘅時間都慳返。呢張銀色小卡片早喺1997年就滲入香港人嘅生活,但廿幾年後嘅今日,佢嘅魔法已經擴散到超乎想像。當其他城市仲喺度糾結現金定電子支付嗰陣,香港人已經將智能卡玩到出神入化——便利店買支水、街市秤斤菜、甚至圖書館借書,拍卡動作流暢到似呼吸咁自然。
記得有次凌晨落機,機場快綫尾班車趕唔切,的士站條龍排到轉彎。正當頭痕之際,醒起八達通app可以call的士,拍卡預繳車費唔使找贖。司機阿陳話而家九成客用智能卡,佢褲袋長期黐住張後備卡:「試過有個婆婆冇帶現金,我幫佢拍卡畀錢,佢第二日專登拎朱古力嚟車站還人情。」呢種人與卡之間嘅信任連結,電子錢包嘅冷冰冰數字好難取代。
最令我驚喜係智能卡攻陷街市呢個傳統現金戰場。上環熟食中心嘅「祥記」掛住個八達通機喺油膩膩嘅牆上,老闆娘芬姐笑住示範:「後生仔買$12腸粉,拍卡快過我夾腸粉呀!」連賣海鮮嘅發叔都投降,用防水膠袋笠住部讀卡機。有日撞見個外傭姐姐用八達通買$3薑蔥,菜販阿婆嘟完卡仲教佢:「儲夠分可以換豉油㗎!」智能卡無聲無息拆走晒階級同語言嘅屏障。
科技公司近年將觸鬚伸向屋苑管理。大圍某新樓用智能卡控制升降機,住客拍卡直達所屬樓層;黃埔嘅智能信箱仲犀利,郵差掃描包裹條碼,系統自動send訊息叫你去拍卡取件。保安強哥話最受獨居長者歡迎:「以前成日驚唔記得帶鎖匙,而家張卡穿條繩掛頸,出入仲方便過後生仔用手機NFC。」
不過最殺食係八達通同信用卡嘅合體術。中環OL阿Cat打開銀包,三張不同銀行嘅八達通信用卡排開:「藍色呢張儲Asia Miles,紅色儲Cash Dollar,紫色專攻超市折扣。」佢手機裝咗八個相關app,等巴士時就開app睇邊張卡儲分最着數。呢種將生活效率榨取到極致嘅智慧,大概係香港人喺石屎森林練成嘅生存技。
當外國遊客仲讚緊香港地鐵準時,我哋已經玩緊更高階嘅智能卡生活。尋日經過深水埗,見倒路邊補鞋匠阿伯都擺出部八達通機,仲手寫「拍卡+$2」嘅紙牌——呢個城市最可愛之處,在於連最傳統嘅角落都願意擁抱改變。張智能卡早就唔係單純支付工具,而係解鎖香港魔幻日常嘅萬能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