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收到渣打亚洲万里通信用卡的月结单,望著新增的几千里数,突然想起十年前第一次用里程换机票的惊喜。那趟从香港飞东京的航班,原本要花八千多港币,最后只付了税费。这些年玩里程攒下不少经验,今天就来聊聊这张陪伴我走遍亚洲的信用卡。
这张卡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灵活的里程积累机制。日常消费每4港币就能换1「亚洲万里通」里数,超市和餐饮类消费更只要3港币兑1里数。去年圣诞节前在City\super囤年货,单笔消费就攒够了一张台北来回机票的里程。最妙的是里数永久有效,不像某些航空会籍有期限压力,适合我这种不定期出行的散客。
真正让它在钱包里站稳脚跟的是旅行权益组合。去年在马尼拉转机时航班延误六小时,靠它附带的旅行不便险在机场酒店休息还领到2000港币补偿。更别说每年两次的Priority Pass贵宾室使用权,在曼谷素万那普机场淋浴间洗去红眼航班的疲惫时,真心觉得这年费付得值。
开卡礼的设计也见心思。新户首两个月刷满三万送两万里数,足够换张东南亚短途票。我当年就是靠这个福利带父母去了趟冲绳。最近还发现个隐藏技巧:通过「亚洲万里通」官网预订合作酒店,配合信用卡消费能实现三重积分,在京都三井花园饭店实测多赚了30%里数。
当然这卡也有门槛。年费1800港币虽可豁免首年,但次年要用25万里数抵扣。对于消费不高的人,可能不如免年费的旅游卡划算。另外兑换旺季热门航线时,里数需求会暴涨两三倍,有次想换樱花季的东京票就吃了闭门羹。
在樟宜机场T3的贵宾室里写这些文字时,窗外正是即将搭乘的SQ航班。这张金属卡片在指尖泛著冷光,突然想起《在云端》里那句台词:「里程不是数字,是自由的计量单位。」当引擎轰鸣著划破云层,你会明白那些精打细算的消费时刻,最终都兑换成了俯瞰地球的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