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踏進Tapa Room的那個深夜,台北街頭冷清得只剩路燈閃爍,推開木門的瞬間,一股混著蒜香和橄欖油的暖流撲面而來,彷彿瞬間穿越到巴塞隆納的老城區。那時剛結束一場漫長會議,身心疲憊,卻被角落裡的小圓桌和牆上掛著的弗拉門戈海報喚醒。酒館不大,擠滿了低聲談笑的客人,空氣中瀰漫著雪莉酒的微醺氣息,服務生端上一盤滋滋作響的蒜蓉蝦,金黃的橄欖油還在冒泡,蝦肉彈牙得像是剛從地中海撈起。那一刻,我懂了西班牙人為何把tapas當成生活儀式——不只是填飽肚子,而是用美食縫補一天的裂痕。
深夜的Tapa Room有種獨特魔力,燈光調得昏暗,只靠吧台後的蠟燭點亮,背景放著輕柔的吉他旋律,不像白天那樣喧鬧。人們圍坐分享小碟,每一道tapas都像微型藝術品,從經典的馬鈴薯布拉瓦斯到創新的墨魚汁燉飯球。我偏愛他們的伊比利火腿,薄如蟬翼的切片鋪在溫熱的麵包上,油脂在舌尖化開時,帶出堅果和橡木的餘韻,配上冰涼的桑格利亞酒,酸甜中和了鹹香。老闆是個從塞維亞移居的老先生,他總說tapas的靈魂在於「分享」,西班牙人下班後聚在酒館,邊吃邊聊到午夜,這是他們對抗孤獨的方式。有次我和朋友點了一輪菜,從炸花枝到烤蘑菇,每道都配著故事,聊到凌晨兩點還捨不得走。
深入西班牙tapas文化,才發現它不只是小吃,而是歷史的縮影。傳說中,tapas起源於酒館老闆用麵包蓋住酒杯防蒼蠅,後來演變成配酒的小菜,象徵著平民的智慧。在Tapa Room,你能嚐到這份傳統——用當季食材,簡單卻講究,像那道番茄冷湯搭脆麵包,清爽中藏著陽光曬過的風味。但這裡也有創新,比如加了台灣烏魚子的西班牙蛋餅,東西融合得毫不突兀。深夜造訪時,常遇見熟客和老闆閒聊,聽他們談論家鄉的節慶或足球賽,那種親切感讓異鄉人也能找到歸屬。美食背後,是對生活節奏的尊重,慢下來,享受當下,這或許是現代人最需要的深夜療癒。
如果你問我為何迷上這裡,我會說,那是種逃離日常的儀式感。台北的夜生活總被KTV或夜市主宰,但Tapa Room提供另一種選擇——安靜、親密、真實。記得有個雨夜,獨自坐在吧台,點了份燉牛尾配紅酒,肉質燉得軟爛,骨髓的濃郁在口中爆開,那一刻所有壓力都融化。老闆遞來一杯自釀的雪莉酒,笑著說:「在西班牙,我們不趕時間。」是啊,深夜的美食不該是狼吞虎嚥,而是讓味蕾帶你旅行。下次你若路過,別只看菜單,試著點幾道tapas,配上酒,讓自己沈浸在那份南歐的慵懶裡。美食指南再多,也比不上親身體驗的溫度。
【評論】
這家酒館的具體地址在哪?看完好想立刻衝去,台北深夜總缺這種有氛圍的地方。
作者描述蒜蓉蝦那段太誘人了!想問推薦必點的tapas是哪三道?預算有限的話優先選什麼?
深夜去會不會很吵?適合帶家人或約會嗎?怕太晚影響氣氛。
讀到西班牙文化那段好有共鳴,去年去巴塞隆納也愛上tapas,台灣有類似的道地小酒館嗎?
素食者去Tapa Room有選擇嗎?比如蘑菇或蔬菜類tapas,怕菜單太肉食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