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整理書櫃時翻出十幾本泛黃的飛行日誌,指尖撫過那些密密麻麻的登機證存根,突然意識到這些年用亞洲萬里通換的免費機票,竟能繞地球三圈有餘。上週在曼谷機場貴賓室,鄰座旅客盯著我手機裡北海道雪祭的里程票訂單驚呼:「這種旺季你怎麼換到四張?」我笑著把咖啡推過去,玻璃窗映著跑道燈光,像散落的星星。
很多人以為累積里程就是瘋狂搭飛機,當年我也犯過這錯誤。有次硬飛三趟香港快運(UO)短途就為湊滿兩萬分,結果信用卡年費倒貼五千港幣。真正開竅是發現超市買牙膏也能攢分——那管薄荷味牙膏現在想來簡直是點金石。亞萬系統最妙在於「呼吸感」,它允許你像拼七巧板般組合零碎:地鐵八達通自動加值、每月繳保險費、甚至訂閱英文雜誌,全化成看不見的翅膀。
上個月帶父母沖繩遊的機票,其實是用五張不同信用卡點數縫合而成。記得首次操作時在電腦前熬到凌晨三點,發現國泰航空放票的魔幻時刻:香港時間週三上午十點系統重置時,那些被釋出的座位像退潮後的貝殼突然閃現。關鍵要練就「交叉搜票」的眼力,比如輸入大阪卻發現從名古屋出發能省8000里數,回程接福岡停留還多玩一座城。
最痛的領悟在兌換時差。去年計畫維也納跨年,明明存夠八萬里數,點下去卻跳出「旺季附加費」的驚悚紅字——平安夜前後三天竟要加收2200港幣!後來學會在日曆標註「火山警戒期」:十二月全月、櫻花季、國定連假前後七日,這些時段不如改換冷門航點。有回改訂哈爾濱冰雪節,反在松花江畔吃到比臉盆大的鍋包肉。
祕密武器其實是「混艙術」。想帶孩子體驗商務艙又怕耗盡家當?試著拆解航程:去程換經濟,回程用里數升等。去年暑假成田飛香港,回程搶到平躺座位只補3000里+稅金,女兒在雲端吃哈根達斯的表情,比迪士尼煙火更燦爛。切記避開週五傍晚的香港出發航班,那些座位早被精明的銀行家們用寰宇一家藍寶石卡鎖定。
最近發現的彩蛋是「家庭賬戶」。岳母的菜市場消費加上我的差旅,去年竟攢出兩張峇里島機票。操作時要像調雞尾酒:先轉讓基礎里數(每年上限五萬),再疊加「里數加贈」活動。三月那波加贈25%時段,我們卡點操作多變出半張東京票,代價是全家手機設了十組鬧鐘提醒。
在杜拜轉機時認識的里程玩家老陳說得好:「亞萬像活火山,規則岩漿隨時在流動。」上週新制改版,驚喜發現香港快運短途兌換門檻降了——大阪經濟艙從7000里降到6000里,但稅費微漲。這便是遊戲精妙處:當別人抱怨改制時,你要看穿縫隙裡的光。就像此刻窗外有架紅眼航班正衝進雲霄,機腹燈閃爍如流動的里數,而我的手機剛震動提示:街角茶餐廳的電子支付,又默默攢了37里。
請問帶嬰兒換票要額外里數嗎?上次系統顯示要收標準燃油費好困惑
跪求信用卡組合配方!目前只有AE白金+渣打亞洲萬里通卡感覺不夠力
昨晚試著換明年櫻花季機票,搜出來全是waitlist是否該死心了?
實測發現透過國泰官網訂合作酒店,里數回饋比第三方平台高3倍
有人遇過轉讓家庭里數卻被收手續費的狀況嗎?客服說新規要收2000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