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welab bank背景,其发展历程与市场影响力

welab bank背景,其发展历程与市场影响力

2025-7-31 17:57:39 评论(1)

深夜翻開2013年的舊筆記本,潦草寫著「傳統銀行服務斷層」幾個字,旁邊還畫了閃電符號。那年龍沛智辭去跨國銀行高管職位,在觀塘工業大廈租下三百呎辦公室時,沒人想到這顆種子會長成撼動亞洲金融板塊的大樹。十年後再踏進Welab中環旗艦店,玻璃幕牆外流動著維港光影,指尖在觸控屏劃出貸款利率曲線,恍惚聽見當年同事的質疑:「香港人連八達通都怕洩露隱私,誰敢把身家交給手機?」


所謂顛覆往往始於裂縫。2014年WeLend上線首日湧入兩萬申請,伺服器當機三次。我親眼見證技術團隊在茶水間打地鋪搶修,螢幕上跳動的數字像心跳儀——那不只是貸款申請量,是市井小民對僵化金融體制的無聲抗議。某個暴雨夜,龍沛智在銅鑼灣糖水舖向我展示後台數據:73%用戶在凌晨申請貸款,54%填表時長少於8分鐘。「你看,被銀行拒於門外的人,其實最懂數位金融的重量。」他勺起薑汁湯圓的手腕上,還戴著創業初期七港元買的電子錶。


真正轉折發生在2017年冬。金管局開放虛擬銀行牌照前夕,我受邀參觀其深水埗數據中心。穿過三道防爆門後,工程師掀開主機外殼,露出纏繞如血管的線路。「傳統風控看薪資單,我們看八千維度。」他調出茶餐廳老闆陳生的信貸模型:外賣平台接單穩定性、電子支付週轉頻率,甚至颱風天的營業時長波動,最終核貸速度比傳統銀行快11.7倍。這套AI引擎後來在印尼複製時,連雅加達的摩托車司機加油頻次都成了授信參數。


當2019年香港街頭彌漫著不安氣息,Welab Bank卻在亂流中啟航。開業典禮上沒有香檳塔,只有工程師演示「三秒轉帳防劫持技術」。最諷刺的是,當傳統銀行因示威暫停分行服務時,虛擬銀行當月用戶暴增217%。某夜在油麻地果欄,批發商文叔邊搬榴槤邊展示手機:「凌晨三點入完貨,指紋一按就補到週轉金。」他褲管沾著泥濘的手機螢幕裡,正跳出82萬港元授信額度。


2021年攻進內地市場的戰役更顯狠勁。深圳團隊將風控系統裝進銀聯POS機,當上海奶茶店加盟主刷進首批原料款,AI已在分析商圈人流熱力圖。有回在杭州茶山,我目睹創始團隊為調整茶農信貸模型,親自採摘龍井三日。這種浸入式開發讓「天冕科技」落地半年,就吃下長三角三成小微企業信貸市場。某位蘇州繡娘獲批的五十萬貸款申請書裡,竟包含其抖音刺繡教學影片的完播率。


站在2024年回望,當Welab的綠色商標出現在吉隆坡夜市攤檔的收款碼上,當大數據顯示香港每三筆小額信貸就有一筆流經其系統,才驚覺這場**早已滲透市井脈搏。上週遇見當年質疑虛擬銀行的老同事,他正用WeLab App給女兒轉學費。「知道最諷刺是什麼嗎?」他苦笑著晃手機:「我任職的銀行,去年悄悄收購了他們技術授權。」


虛擬銀行戰場的硝煙從未散去。當印尼子公司爬梳兩億條摩托車加油數據時,香港團隊正用AR眼鏡掃描深水埗劏房戶的水電表。某次董事會後,龍沛智帶我走上天台,指著中環鱗次櫛比的銀行大廈:「你看這些玻璃帷幕,倒映著我們的手機螢幕。」暮色中金融巨塔的倒影在小小發光體上流動,恍然明白真正的顛覆,從來不是推倒高牆,而是讓每道磚縫都長出蕨類。



  • 文中提到茶農信貸模型的部分很有趣,能否展開說說AI如何分析非傳統數據?像天氣預報或短影片流量這些真能取代財務報表嗎?
  • 作為馬來西亞用戶,想知道WeLab在東南亞的「摩托車加油數據」風控實際怎麼運作?難道要我們每天上傳油表照片?
  • 虛擬銀行倒閉潮下,Welab存放金管局的那20億儲備金究竟夠不夠保障存款人?這點應該深入探討
  • 上個月開通Welab企業帳戶,發現貸款利率比傳統銀行低1.8%,但擔保條件要求供應鏈數據全公開,這種取捨值不值得?
  • 好奇創始團隊的銀行背景是否雙面刃?既懂行業痛點又容易陷入傳統思維,文中提到收購老東家技術的案例很有深意
    2025-7-31 19:17:3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电鳗泡面

    关注0

    粉丝0

    帖子697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