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初冬,台北街頭飄著細雨,我偶然走進巷弄裡的宜欣餐廳,那扇木門推開時,一股暖香撲面而來,像是老友的擁抱。這家店藏在信義區的角落,不是什麼網紅打卡點,卻成了我每回返台必訪的秘境。老闆阿明是位低調的大廚,從祖父輩傳承下來的手藝,堅持用在地食材,不追潮流,只做讓人回味的家常味。那晚,我坐在靠窗的位子,望著窗外霓虹閃爍,一口熱湯下肚,整顆心都暖了起來。這種真實的滋味,不是華麗包裝能比的。
說到必嘗招牌,首推他們的紅燒獅子頭,這道菜看似普通,但阿明用台灣黑豬肉的肥瘦黃金比例,手打揉製成球,再慢燉四小時以上。醬汁是秘方,融合了紹興酒和本土醬油,帶點微甜,入口即化,肉質不柴不膩。記得第一次吃時,我差點把湯汁都舔光,那層次感—先是醬香撲鼻,接著肉香在舌尖爆開,最後回甘的餘韻,讓人想再點一盤。另一道招牌是清蒸石斑魚,選用澎湖當日直送的活魚,簡單用薑蔥提味,蒸得恰到好處。魚肉嫩得用筷子一夾就散,鮮甜原汁鎖在裡頭,配上一碗白飯,簡直是天堂組合。這不是高檔餐廳的炫技,而是阿明對食材的尊重,吃得出每口都用心。
但宜欣真正的寶藏,藏在那些隱藏美食裡。比如季節限定的私房豆腐煲,不在常規菜單上,得跟阿明閒聊時才點得到。他用屏東產的有機黃豆,手工磨製豆腐,口感綿密帶彈性,燉在蔬菜高湯中,加入當季野菇和少許蝦米提鮮。湯頭清澈卻濃郁,冬天來一碗,全身寒意全消。另一款驚喜是飯後甜點—古早味花生湯圓,阿明親手包的,內餡用嘉義花生磨成泥,混入黑糖,外皮Q彈不黏牙。上桌時熱騰騰的,咬開瞬間花生香氣四溢,甜而不膩,總讓我回想起小時候阿嬤的手藝。這些隱藏款,不是為了賺錢,而是阿明對老客人的心意,吃過一次就忘不了。
餐廳的氛圍也加分不少,空間不大,約莫十張桌子,木頭裝潢帶著歲月痕跡,牆上掛著老照片,講述著家族故事。服務生多是阿明的親戚,態度親切不造作,會根據你的口味推薦菜色。記得有次我帶外國朋友來,他們不懂中文,阿明親自用簡單英語解釋每道菜的由來,還多送一碟小菜。這種人情味,在速食時代越來越少見。用餐時,背景放著輕柔的台語老歌,不吵不鬧,讓人放鬆聊到深夜。整體來說,宜欣不是追求精緻的fine dining,而是用樸實料理傳遞溫暖,每次離開都帶著滿足的微笑。
這篇寫得超有畫面,紅燒獅子頭聽起來超誘人,能問問阿明用的紹興酒是哪個牌子嗎?想在家試做看看。
私房豆腐煲的野菇是用什麼種類?季節限定是幾月到幾月?下個月去台北想專程去嚐。
餐廳的地址可以分享嗎?看描述在信義區巷弄,但沒具體位置,怕迷路啊。
文中提到古早味花生湯圓,甜度會不會太高?我血糖有點高,但好想試試。
阿明的英文程度如何?帶國外客戶去,擔心溝通問題,你的經驗裡他們接待外賓ok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