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元朗大馬路此起彼落的魚蛋香,拐進教育路,空氣突然換了調性。冷氣混著現磨咖啡豆的焦香撲面而來,踩著高跟鞋的OL拎著印有精緻燙金Logo的紙袋匆匆擦肩。Yoho Midtown這座玻璃盒子,像顆精密運轉的齒輪,硬生生鑲進元朗這塊老派市鎮的肌理裡,磨出奇妙的火花。
在地朋友阿May說得傳神:「以前落街買餸,阿媽指定要去又新街街市揀生猛游水魚;而家?佢連日本直送嘅冰見寒鰤魚柳都識得點名要『薄切』。」 這轉變來得悄無聲息。當連鎖超市的冷氣櫃裡擺滿了北海道夢美人米、法國A.O.P.認證牛油,連平日慳家的師奶都開始研究哪款橄欖油配沙律更「夾」,你就知道,Midtown改變的不只是購物清單,是整條街的味蕾刻度。
說它是「元朗中環」太膚淺。二樓那間獨立書局才是驚喜——書架間混雜著英文繪本和本地獨立刊物,落地玻璃外正對著老式唐樓晾曬的碎花棉被。坐在設計感十足的咖啡吧台啜飲單品豆,抬頭望見對面天台神壇飄散的線香煙霧,新舊光影在玻璃上交疊流動。這種衝突感,比任何刻意營造的文青空間都來得真實。你話奢華?倒不如說它懂得把「貴氣」揉碎了,撒進元朗街坊的日常裡。
最妙是那些隱藏版舖頭。轉角十平方呎的日本職人手作眼鏡店,老師傅用鹿角打磨鏡框,價錢牌嚇死人,但每逢週末總有後生仔排隊等配鏡。隔壁不起眼的門面推開竟是威士忌雪茄吧,穿短褲拖鞋的街坊阿叔熟門熟路摸進去,酒保轉身就遞上他存在那裡的18年單一麥芽。Midtown的奢侈從不掛在霓虹燈上,它藏在細節裡,等識貨的人自己發掘。
入夜後才是重頭戲。當連鎖店鐵閘落下,中庭那條「食街」便活過來。炭火燒鳥的焦香混著龍蝦湯的濃郁,穿西裝的金融才俊和剛收工的裝修師傅擠在同張膠凳上碰杯。最搶眼是那間打正旗號做「新派避風塘炒蟹」的舖頭,老闆阿權原是艇家後代,把祖傳秘方加進法國藍龍蝦,賣到八百蚊一碟照樣晚晚爆場。「元朗人捨得食㗎!」他邊炒蟹邊笑,鑊氣沖天。這種粗獷與精緻的混血,才是Midtown最地道的奢華基因。
住樓上服務式住宅的加拿大回流客Jason說得好:「落樓買枝紅酒,順便拎件乾洗西裝,再幫個女買埋鋼琴考試指定樂譜——十分鐘搞掂。」 便利是頂級享受,而Midtown把這份「就腳」做到極致。當頂層空中花園有人練瑜伽,地面街市阿婆正為兩蚊菜價理論,上下三十層的元朗眾生相,濃縮在這垂直社區裡兀自發酵。
睇完先知二樓間書局咁正!聽日就去打個卡,希望撞到個唐樓棉被同書架嘅魔幻時刻
八百蚊碟炒藍龍蝦真係值?元朗大把百零蚊膏蟹炒得鑊氣十足,Midtown會唔會貴得離地?
住樓上服務式住宅月租夠我喺屯門供層樓但落樓行兩步買到靚餸呢點真係無敵
最中意嗰段講職人眼鏡店!上次去配鏡,老師傅同我講足半個鐘鹿角點防敏,呢啲先叫奢華服務
有冇人覺得冷氣太勁?上次行完成身雞皮,寧願行出教育路食碗爽腩河仲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