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踏進中銀分行,空氣裡那股紙鈔混合著空調的氣味,總讓我莫名興奮。不是因為我多富有,而是這些年摸爬滾打,練就了在看似平淡的外幣兌換裡「挖金礦」的本事。中銀作為老牌龍頭,門道多得很,絕不只是走進去說「換錢」那麼簡單。
記得第一次帶女兒去英國遊學,出發前三天才匆匆到分行換英鎊。櫃員一句「先生,今日現鈔賣出價比較高喔」,我才驚覺,同樣換一千英鎊,早兩天預約居然能省下近五百台幣!那次教訓刻骨銘心。後來發現,中銀官網的「外匯牌價」頁面簡直是寶藏,尤其留意「現鈔」和「電匯」兩欄價差。電匯價永遠更靚,意味著你提前在網銀操作「外幣轉帳」到自己的外幣戶口,等真正需要現鈔時再提取,中間差價夠吃兩頓像樣的下午茶。
說到預約,這可是省錢關鍵中的關鍵。別小看分行櫃檯那句「要換多少?有預約嗎?」我試過幫公司臨時換大額美金,沒預約的現鈔價比預約價每美元貴0.15台幣,十萬美元下來就是萬五台幣飛了!更別提熱門幣種如日圓、歐元,旺季時櫃面常缺小面額鈔票。現在學乖了,提前三天在中銀網銀或APP點幾下「外幣現鈔預約」,選好幣種、金額、取鈔分行,系統直接鎖定較優惠的預約價,還能指定要100元、50元等小面額,到了日本自動販賣機或歐洲洗手間投幣才不會手忙腳亂。
時間點更是魔鬼細節。多數人不知道,中銀匯率在工作日早上九點半開盤後半小時波動最劇烈,下午三點後趨穩。我習慣週四下午盯盤,觀察當週走勢,如果某幣種連續兩天走低,週五收盤前就是出手良機。週末或假期前夕更要避開,那時銀行流動性緊,匯率點差往往悄悄擴大。還有一招:每月月底前幾天,某些分行為了業績達標,對大額換匯客戶可能給出「議價空間」,這招需要點談判技巧,但試過用台幣換港幣時多拗到幾百元「匯率尾數優惠」,不無小補。
小幣種兌換學問更大。像計畫去捷克玩,克朗(CZK)在台灣極少見。直接在中銀用台幣換克朗現鈔?匯率差到嚇人。我的秘訣是:先在中銀網銀用優惠匯率換歐元,存入外幣戶口,到了布拉格機場,用歐元現鈔找當地兌換所(認明有「0% commission」標誌的)換克朗,算下來比在台灣直換省近8%。中銀的「外幣提款卡」也是神器,開通境外提款功能,在支援的ATM直接提領當地貨幣,匯率按當天中銀電匯價算,比街頭兌換店公道太多,去年在曼谷試過,比SuperRich匯率只差一點點,但省去排隊比價的麻煩。
最後提醒個隱形地雷:手續費。中銀檯面說「免手續費」,但「匯差」裡早已內含成本。關鍵在避開「動態貨幣轉換」(DCC)。在國外刷卡時,若店員問「要按台幣結帳嗎?」千萬說NO!這看似方便,匯率卻由店家訂,比銀行黑市還狠。堅持用當地貨幣結帳,讓中銀以自家匯率換算,才是王道。多年實戰下來,這些細節堆疊出的省幅,足夠每年多飛一趟短途旅行。換匯不是技術活,是情報戰,摸清中銀的遊戲規則,你的錢包自然會說話。
原來預約價差這麼多!上個月臨櫃換日圓現鈔感覺被貴了,下次一定提前在APP操作,感謝實戰分享!
請問捷克克朗那招,用歐元換真的划算嗎?我查過中銀好像能訂克朗現鈔,但要等好幾天
動態貨幣轉換真的超坑!在義大利被餐廳刷卡問也不問就DCC,回來對帳單才發現多收5%,血淚教訓啊!
想問中銀外幣ATM提款每日限額多少?下個月去日本想主力用這招,怕不夠用。
文中提到月底議價空間,具體怎麼談?直接問櫃員「能不能給好一點的匯率」嗎?怕被當奧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