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優質教育與學生成就全面指南 ...

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優質教育與學生成就全面指南

2025-7-31 17:56:54 评论(1)

在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我看見教育最溫柔的模樣

午後的陽光斜斜打在「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幾個燙金大字上,校門前剛放學的學生三三兩兩,制服熨得筆挺,書包裡裝著課本,也裝著各自的夢想與煩惱。這所在新界西紮根多年的學府,名號聽起來有些距離感,實際走進去才發現,它更像一座精心設計的花園,每一株幼苗都被看見、被理解,然後在適宜的土壤裡,長出自己的姿態。


這裡的「優質」不是成績榜單上冰冷的數字堆疊。課堂上,國文老師帶著學生拆解《赤壁賦》的豪情,手卻指向窗外校園角落的雀鳥,談蘇軾筆下的「物與我皆無盡」如何映照生命;數學老師在黑板上推導公式,不忘點出其中蘊藏的邏輯之美,像解開生活難題的鑰匙。他們把知識從課本裡解放出來,讓它變得溫熱,能握在手心。我記得有個戴眼鏡的男孩,在生物實驗室盯著顯微鏡整整兩小時,就為了確認自己養的藻類是否分裂成功——那份純粹的求知欲,比任何獎盃都閃亮。


學校後棟有間不起眼的教室,門口掛著「創客空間」的木牌。推門進去,空氣裡瀰漫著激光切割機的焦味和3D打印機的塑料氣味。幾個學生圍在長桌邊,桌上散落著電路板、細銅線和裁切好的木板。他們正試著把課堂學到的物理原理,變成能自動澆灌盆栽的小裝置。「失敗第七次了,但馬達轉動那瞬間,你會覺得牛頓在對你笑。」負責編程的女生頭也沒抬,手指飛快敲著鍵盤。這種允許試錯、鼓勵動手實作的空間,悄悄埋下了未來工程師或設計師的種子。


最觸動我的,是他們如何把「仁濟醫院」的背景化為養分。護理課程的學生定期去安老院實習,起初笨手笨腳地替長輩量血壓,後來學會握著佈滿皺紋的手閒話家常。有位中四學生在服務日誌寫道:「阿婆說我手很暖,但她不知道,是她告訴我『慢慢來沒關係』的時候,先暖了我的緊張。」學校甚至與醫院合作開設「青少年健康領袖計劃」,讓學生參與社區醫療宣導,把生物課本的知識,變成幫助鄰里的實際行動。這種從服務裡長出來的責任感,是任何教材都無法複製的。


當然,公開試的壓力同樣存在。但在林百欣,我看見升學輔導老師更像「人生教練」。他們不只分析分數落點,更花時間陪學生挖掘興趣光譜——那個痴迷昆蟲標本的學生,被鼓勵參加大學的昆蟲學工作坊;熱衷辯論的女孩,獲推薦擔任區議會青少年代表觀察員。去年有位畢業生放棄傳統名校的醫科預錄,選擇赴荷蘭研修永續設計,他在分享會說:「學校教會我最重要的事,是成就沒有標準答案,關鍵在於能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離校時天色已暗,走廊盡頭的音樂室還亮著燈。鋼琴聲斷斷續續飄出來,夾雜著笑語。我突然想起校長早前說的:「我們想給學生的,不是金漆招牌的庇蔭,而是一雙合腳的鞋。」這雙鞋,可能是實驗室裡的膠底安全靴,是服務時穿的柔軟布鞋,或是站上頒獎台那刻光亮的皮鞋。教育的溫柔,或許就在於明白每雙腳要走的路都不同,而學校能做的,是讓孩子們穿得舒適,步伐踏實,最終走向屬於他們的遼闊。



  • 很真實的描述!我姪女去年轉學到林百欣,原本內向到不敢舉手,現在居然敢在社區中心帶長者做健康操。想請問他們的「創客空間」對外校生開放參觀嗎?
  • 文中提到護理課程與醫院合作,具體是哪些年級能參與?作為家長更關心實習的安全保障措施。
  • 感動到眼眶熱當年我導師只會說「讀醫法商才有前途」,結果壓抑十年才敢轉行做烘焙。林百欣的老師願意陪學生找答案,這太珍貴。
  • 好奇他們如何平衡學術壓力和特色課程?畢竟DSE還是現實門檻,會不會有學生顧了服務卻影響成績?
  • 我是第三屆畢業生。看到這篇想起當年為科展熬通宵的日子,老師陪我們吃泡麵到凌晨三點。現在矽谷寫程式,最懷念實驗室裡的塑膠味——那是夢想起飛的味道。
    2025-7-31 19:07: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猪儿虫有我

    关注0

    粉丝0

    帖子761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