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家裡廚房總飄著一股誘人的香氣,那是阿嬤在煮紅燒倉魚的味道。每次一聞到,我就迫不及待衝到餐桌前,等著那金黃油亮的魚肉上桌。倉魚的肉質細嫩,帶點彈性,紅燒後更是鮮甜得讓人回味無窮,連湯汁都能拌飯吃光光。這些年來,我跑遍各地漁港,從基隆到高雄,試過無數次,才慢慢摸出一些門道,今天就來聊聊怎麼把這道家常菜做得更出色。
倉魚在台灣算常見的海鮮,尤其白鯧魚最受歡迎,肉厚刺少,簡單料理就很美味。但關鍵在於新鮮度,挑魚時,眼睛要清澈凸起,魚鰓鮮紅不發黑,按壓魚身有彈性,聞起來是淡淡海味,不是腥臭味。市場早市買的通常最新鮮,如果魚販說剛上岸的,那更棒。我常去漁港直接挑,回家立刻處理,這樣才能鎖住那股自然的鮮甜。
要讓倉魚美味,處理步驟不能馬虎。先徹底清洗,刮去魚鱗,內臟清乾淨,尤其魚肚那層黑膜得刮掉,那是腥味來源。接著用鹽巴和米酒醃個十來分鐘,去腥提鮮。有些人會加點薑片和蔥段一起醃,效果更好。記得別醃太久,否則肉質變柴。這些小細節,都是我反覆試出來的,有一次偷懶沒去黑膜,整鍋魚湯都帶苦味,教訓深刻啊!
紅燒做法其實不難,但火候是靈魂。材料很家常:倉魚一條、薑幾片、蔥兩根、蒜頭三瓣、醬油兩大匙、米酒一匙、糖一小匙,再來點水或高湯。鍋子燒熱後倒點油,魚身擦乾下鍋,中火煎到兩面金黃,這步驟能鎖住肉汁,避免後續燉煮時散掉。接著爆香薑蔥蒜,香氣出來後,加醬油、米酒、糖和水,水量蓋過魚身一半就好。轉小火慢燉十分鐘,讓湯汁慢慢收乾,魚肉吸飽醬香。過程中別一直翻動,魚肉嫩,翻太勤會碎掉。
鮮甜技巧藏在細節裡。糖是關鍵,但別多放,一小匙提味就好,太多會搶了魚的鮮。燉煮時間控制在十到十五分鐘,太久肉就老了。出鍋前撒點蔥花或香菜,瞬間香氣四溢。我喜歡加點豆腐或香菇一起煮,吸附湯汁更下飯。記得用新鮮食材,冷凍魚效果差一截。上週朋友來家裡,照這法子做,他們驚呼魚肉甜得像現撈的,連湯都喝光,那成就感比什麼都值得。
做菜這事,說穿了就是經驗累積。每條魚大小不同,火候得微調,多試幾次就上手。倉魚紅燒後,那股家常溫暖,總讓我想起阿嬤的身影。試試看吧,廚房裡飄香時,你也會愛上這種簡單的幸福。
|